门户退出英超直播 免费时代终结

26.08.2014  17:35
  如果每个周末免费收看英超直播,已经成为了你的习惯,那么今年夏天开始,你得调整旧有的方式。因为英超的版权销售结构,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发生着剧烈变革。
新赛季英超转播版权大幅抬升,让此前实施免费直播的4大门户相继退出。本月中旬后,视频网站PPTV和乐视网分别和英超版权商签下了千万美元的巨额转播合同,推出每轮4场免费外加6场付费混搭模式。
在另外一边,代表传统的地方电视转播平台迎来了极大挑战。互联网等新媒体带来的用户分流,加上英超版权抬价影响,让电视台在与英超版权商的谈判中议价能力直线下滑,北上广之外的电视转播阵营大幅萎缩。
在业内看来,英超版权大幅抬价,其背后深层次原因是英超全球化进程加快,海外版权整体溢价势在必行。联赛拥有者的商业诉求和中国大陆相对封闭的媒体市场形成碰撞,在双方不断博弈的过程中,过往免费观看顶级体育赛事的时代行将结束。
网络费用大涨,四大门户退出
在4大门户悉数退出之后, 视频网站PPTV、乐视和代理商新英体育构成了新赛季英超转播的网络三强;而受到新媒体冲击和版权溢价的影响,传统电视转播平台则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因为其高对抗性的足球风格和爆炸性的传播力,外加精致的联赛包装,一直备受海外电视转播市场的青睐。
过去20年间,中国的地方电视台一直是承载英超转播的主要平台。201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带宽的提高,国内4大门户网站先后推出英超免费在线直播,网络观球的队伍蔚然成型,其受众数量激增成为传统电视转播之外的又一大群体。
但在过去这个夏天,英超版权价格急速提升,引发了转播行业格局的突变。
6月初,英超大陆地区版权代理商新英体育将新赛季英超独家网络版权售价设定在5000万美元,非独家转播权则在1000万美元左右。相较过去两三年中,门户网站单赛季500万至700万人民币的转播费用,新赛季英超版权陡增几十倍,引发了行业内一片哗然。
版权陡然提升,搜狐、腾讯、新浪等老牌门户相继退出,谁来接棒英超的网络转播成为球迷热切关注的话题。
7月30日,PPTV率先与新英签订转播协议;半月之后,8月14日乐视紧随其后,亦签约转播权。但二者的版权均为非独家转播权,价格为1100万美元。加上新英体育自己的直播网站,构成了新季英超转播的“网络三强”。
具体协议中,PPTV和乐视将获得英超全年38轮共计380场的转播权,但网络播出并非全部免费,而是每轮有4场免费点播,另外6场则需用用户付费的混合模式。其中,1100万美元为免费转播场次的成本,而用户付费的收入则由版权购买方和新英分成。
提价导致地方电视台锐减
在英超网络播出权大肆涨价之外,传统的电视台也因版权溢价倍感压力。
作为内地最早转播英超的广东地区,因为新季电视版权大幅抬价,广东体育频道与新英谈判仍在僵持。“现在双方都不愿让步,前两轮英超频道都未能播出。”广东体育频道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事实上在过去两个赛季中,新英已经开始对版权涨价。“过去单赛季可能全部版权就2、3百万人民币,但今年的价格直接翻了2到3倍,已经到了夸张的地步,让电视台难以接受。
除去价格大幅上涨,在赛事场次挑选方面,传统的电视台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过去我们一轮比赛可以播6、7场,但今年新英给电视台的转播方案是两场固定赛事外加一场自选。”该人士表示,为了给新英自己的网络直播平台让步,英超每轮的焦点赛事或强强对话,电视台往往无法转播,这让电视转播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受互联网冲击和网络直播对用户的分流,电视平台的收视率日益下滑。“和11-12赛季相比,我们上赛季的英超转播收视率只有6到7成左右,网络的分流影响巨大。”该人士称,目前电视转播行业处于下滑期,版权大幅抬升广告短期却难以找到新的增长点,让电视台日子较为难过。
新京报记者统计,在2013-14赛季英超转播阵营中,除去北上广地方台之外,还包括深圳、天津、福建、重庆、山东、江苏等至少15家地方电视台。但今年,截至上周,从业内了解的信息只有北京体育、上海五星以及广州竞技频道和深圳体育。
目前多家电视台可能还在与新英谈判,但版权涨价后带来的成本难以摊销,可能有些小的地方台会选择放弃。”上述人士表示,如果英超版权谈判最终无法顺利进行,未来广体有可能会选择价格低廉许多的西甲和德甲取而代之。
开拓者”天盛死于收费模式
过去十年中,英超在大陆的版权模式几经变革。2007年,当时的英超版权经销商天盛公司曾在大陆推行数字电视的完全付费转播模式,但最终却以公司破产惨淡收场。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大陆地区之后,早先的十多年中,英超的转播权一直归属于ESPN(美国体育电视网)和Star Sport(星空体育)在亚洲的合资公司ESPN Star Sport。
该公司从英超联盟的所有权公司购得大陆地区转播权后,便将版权分拆再出售给各地的电视转播平台。
英超版权所有者垂涎内地巨大的市场,自然希望通过影响力巨大的电视平台播出。”国内英超资深专家颜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由于内地的电视台均为体制内的单位,市场相对封闭。在最初的时段里,为了让英超比赛登上地方电视台,版权者甚至还要向电视台付费。
在当时,一方面电视台可以通过低成本的英超赛事赚取收视率和广告;另一面,球迷则可以免费享受世界顶级的足球赛事。但随着英超海外转播权整体水涨船高,令多年来一直无法从中国内地赚取更多商业利润的ESPN选择退出。中国球迷的“幸福时光”也戛然而止。
2007年2月,一家名为天盛的公司以5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英超大陆地区3年的独家转播权。此后,该公司宣布不会将版权转销地方台,而是通过自有的数字付费足球频道售卖全部的英超联赛。
在当时,任何的开路电视台中均看不到英超,要收看比赛只有购买天盛推出的欧洲足球频道。价格方面,单月英超点播的费用达到188元,要观看全赛季下来则需付1880元的高价。此举被业界看作是一次大胆尝试,如果能成功培养中国观众付费看球的习惯,将开采出一个可观的产业金矿。
但事与愿违,天盛激进的收费模式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高价面前绝大部分球迷选择了拒绝观看英超。2007年天盛的年检报告显示,当年公司数字付费电视业务收入为1298万元,相对每年1600万美元左右的购买价,已经出现了亏损的态势。
2008年,因为买单用户数量难有增长,同时摊销各种成本,天盛公司全年亏损1.9亿元;此后公司将付费价格一路下调,同时将转播权售卖给部分电视台进行免费直播。
由于经营不善,公司在财务上入不敷出,同时也引发了背后投资方的不满。2010年4月,天盛的明星解说苏东离开,此后公司裁员传闻不断;最终,当年8月公司宣告破产,其推行的英超转播全付费模式也彻底失败。
颜强分析说,天盛对英超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的估计过于理想化,并采取了过于超前的营销手段,最终导致失败。“起初两年,天盛过高的定价策略导致了其离消费者过远的形象。此后,天盛意识到其推广策略上的致命失误,开始降低价钱,并加强推广,但已经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