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河南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商品销售增幅回落

20.10.2015  10:35


十一”长假 河南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 

    商品销售增幅回落

 

今年“十一”长假,全省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商品销售增幅回落,餐饮、旅游消费繁荣畅旺,生活必需品价格稳中有降。据省商务厅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省重点监测的600家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91.7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

一、旅游挤爆“十一”长假,文娱休闲成风尚。 长假期间,国家继续实施小型客车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政策,全省大部分地区天气晴好,自驾游、探亲游、乡村观光休闲游全面升温,各地景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乡村掰玉米、挖红薯、采摘活动引爆“农家乐”,收入比平日翻了一倍以上。面对强大的出行压力,许多居民选择观影看展、读书充电、休闲健身等文娱活动。《港囧》、《九层妖塔》等大片火爆上映,郑州奥斯卡、大上海、万达、洛阳成龙影院等上座率高到90%,收入同比增长增两成。图书馆内人头攒动,专心读书充电,“清静”过节。各地公园也都策划安排了花展、书展等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二、促销活动精彩纷呈,销售热点突出。 节前,各商贸企业精心组织,借助海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造势,充分发挥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兴媒体短平快的优势和特点,营造良好的节日气氛,通过提供优质便民服务、推出精美商品、延长营业时间、举办文艺表演等方式吸引顾客,促销活动好戏连台。郑州华联商厦举办首届钻石直销狂欢节,五星电器开展预存定金翻倍花,引爆珠宝、家电抢购潮;洛阳家乐福推出“购满50元即可5折得家电”、“满100送100”钜惠活动;郑州锦艺城、宝龙和洛阳居然之家等还推出了微信关注送礼、“摇一摇”送券及积“”当钱花等活动,吸引了消费者积极参与。1-7日,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500家大中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6%。销售热点主要集中在换季服装鞋帽、家用电器、通讯数码产品和金银珠宝饰品等。

三、餐饮市场持续回暖,经营收入大幅增长。 餐饮业 转型成效明显,大众化餐饮消费成为市场主流。长假期间,各餐饮企业纷纷推出不同档次、不同品味的餐饮品种和经济实惠的家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使餐饮业再现历年国庆节的火爆场面,有力地拉动了餐饮消费增长。1-7日,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100家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4.3%。婚宴、家宴、亲朋聚会和旅游就餐是拉动假日餐饮消费的四大主力。

        四、生活必需品市场货源充裕,价格稳中有降。 长假期间,全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中有降。与长假前一周相比,重点监测的60个品种,24种上涨,36种下跌或持平。分类看,蔬菜、水产品和水果价格小幅上涨,涨幅分别为0.4%、0.3%和1.4%;猪肉、食用油、鸡蛋和粮食价格小幅下跌,跌幅分别为0.6%、0.3%、1.1%和0.5%;禽类、奶制品、食盐和食糖价格稳定。

五、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体验式消费引领新动向。 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企业的销售渠道。洛阳大张将线下商品搬到线上,用户只需关注公司公众号,在同城网上选购商品,即可坐享送货上门服务,受到了网购一族的偏爱。长假7天,洛阳大张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4%。随着消费需求多元化,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品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与日俱增,多功能、复合型、体验式消费的购物中心深受欢迎。如丹尼斯大卫城、锦艺城和万达广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深受消费者的热捧。

        六、商贸零售业进入新常态,销售稳中趋缓。 受经济增速放缓、经营成本上升、电商冲击等影响,传统零售业面临挑战,销售稳中趋缓。亟需在经营模式、网点规划、经营方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高。1-7日,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6个城市45家大型零售企业销售14.7亿元,同比下降8.7%。其中零售商场下降7.6%,电器下降11.7%。

 

河南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

                      2015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