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看银行利润增速趋缓 倒逼银行转变盈利模式
利差是构成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也是社会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银行利润增幅以两位数攀升,而在经济调整下行期,银行利润增速跌入“个位数”,甚至趋“负”,不是不可能。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变化、互联网金融业的方兴未艾、银行收费业务的日渐规范、不良贷款对银行利润的侵蚀,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都会造成银行利润增速回落。这一趋势有助于倒逼银行转变盈利模式
日前,多家上市银行相继公布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无论是国有控股大行,还是新兴股份制银行,尽管绝对利润额可观,但与前几年相比,利润增速普遍回落,有的甚至跌入“个位数”;另一方面,银行资产质量有所下滑,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升”。自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连年趋缓。这种增速的变化,折射出商业银行利润增速趋缓已成为常态。
如何看待商业银行利润增速趋缓?
从银行利润获取的源头看,利差是构成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让渡货币资本使用权的报酬。利差是社会平均利润的一部分,银行利润的来源是社会生产过程中资本的增值部分。而借贷资本一旦脱离生产过程,就会造成货币自行增值的表象,那种认为银行“赚钱太容易”、“暴利”的观点,是将借贷资本孤立看待,没有看到借贷资本参与社会再生产的本质。在经济高速增长期,银行利润增幅以两位数攀升,而在经济调整下行期,银行利润增速跌入“个位数”,甚至趋“负”,不是不可能。
从银行经营环境的层面看,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是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基石。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其盈利与实体经济发展走势基本一致。近年来,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回落。去年银行业贷款增速降至13.5%,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5个百分点,导致银行利润增长下滑。同时,金融脱媒快速发展,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业方兴未艾,余额宝、P2P等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多家民营银行获准开业等,上述经营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银行盈利增速。
从银行监管和息差层面看,有关部门密集出台相关政策规范银行收费,整治乱收费,自然会影响中间业务收入,加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对称降息及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的扩大,导致银行存贷利差收窄,保护性利差减少。去年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比例为48%,比3年前下降7.3个百分点,且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利差还会收窄,利息收入占比会持续下降。
从不良贷款反弹的层面看,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小贷公司和网贷平台贷款余额合计超过1万亿元。去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8426亿元,已连续12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对银行利润的侵蚀,使银行不得不提取大量的利润做拨备,而损失拨备又没有列入银行利润中,这也造成银行利润增速回落。
今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民营银行发展加快等,银行利差将继续缩小,银行利润增速仍处回落态势。正确看待银行利润增速放缓趋势,有助于深化金融改革,提升创新驱动能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倒逼银行转变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的改革应从5方面着力推进:一是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多渠道进入各类银行机构。扩大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扩大村镇银行民资参股占比,扩大民间资本参与机构重组范围。二是着力推进商业银行混业经营,优化盈利结构。银行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银行应积极创造条件,早做准备,通过提升银行非息收入占比,优化盈利结构。三是着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增加盈利增长点。四是着力推进银行机构扁平化、流程高效化、运营集约化,使银行业务结构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五是着力推进中间业务,拓宽非利息收益渠道,强化风险管控,节约成本,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作者系农行浙江省分行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