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惠及中国九亿农民

18.04.2016  16:1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制定了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战略的细化落实措施,对经济新常态下积极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

  《实施意见》指出: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全力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能按需求便捷获得贷款,让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为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撑。

  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农村地区个人银行结算账户33.04亿户,其中信用卡1.36亿张,人均持卡量2.39张,基本实现了家家有账户、人人有银行卡。这为普惠金融服务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较好的支付结算基础。

  紫马财行CEO唐学庆对此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心系三农,本次《实施意见》的出台,有望在短时间内精准对接三农金融需求,全面加快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进程,助力中国九亿农民兄弟便捷获取贷款资金。广大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将积极投身到这场脱贫攻坚战中,为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奔向小康铺就一条‘金融康庄大道’。

  精准对接多元化的脱贫融资需求

  《实施意见》指出:要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规划,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就业就学金融服务需求,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需求,支持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精准对接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等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夯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农民有信用,信用有价值”,紫马财行CEO唐学庆表示,“农村作为贫困人口聚居地,拥有密集且迫切的融资需求,比如农产品交易、种子化肥等农资购置、孩子上学、子女结婚、城镇置业安家等,都会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因此农村的借贷市场规模非常大。下一步紫马财行将在延安地区展开三农产业相关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深耕农村普惠金融市场,真正 ‘把钱用到刀刃上’,助力国家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真正让农民成为普惠金融的受益人

  《实施意见》指出:要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清算网络的应用,提升贫困地区基本金融服务水平;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信贷联动;重视金融知识普及,强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近年来,多数农村地区的(移动)互联网普及推广度显著提升,部分农民伯伯以及农二代、农三代的年轻人都可以熟练使用互联网,农村地区各类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也日渐密集。截至2015年末,农村地区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3.56亿户,当年业务笔数105.46亿笔,金额150.44万亿元。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2.76亿户,当年业务笔数31.49亿笔,金额13.68万亿元。电话银行开通数累计1.81亿户,当年业务笔数2.49亿笔,金额4429.26亿元。

  但是农民兄弟对日新月异的支付手段、应用场景、征信评估、大数据风控等技术的了解和使用并不深入,对于自身信用价值的保护和挖掘力度也远远不够。因此,只有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村镇级金融机构的科技投入,加快推广农村金融消费者普及教育,让农民“敢于接受”并且“乐于使用”普惠金融服务,才能真正将普惠金融助力精准脱贫的社会效应落到实处。

  新兴金融业态助力精准扶贫

  《实施意见》指出: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完善商业性金融综合服务;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市场定位,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加强融资辅导和培育,拓宽贫困地区企业融资渠道;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扩大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引入新兴金融业态支持精准扶贫,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

  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态孕育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源动力,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互联网金融企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可推卸的义务。不过,互联网金融在本身规范发展的同时,要重点创新适用于农村普惠金融的信贷审核方法及大数据风控技术,在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可获得性的同时不降低风控水准,针对农村贷款呆坏账特别设立普惠融资风险补偿及核销机制,加速引导社会闲置资本流向普惠扶贫领域,充分改造贫困地区的传统落后动能,唤醒贫困地区“自力更生”的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