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朋友圈里孝子满天飞 虚拟空间孝子VS现实不孝子

22.10.2015  13:59

 

昨日,颐养天生态养老公寓内,老人们在树荫下下棋娱乐。

歌乐山的“养老一条街”已初具规模。 记者 甘侠义 摄

“重阳节到了,朋友圈会涌现一大波孝子孝女。”这是一个网络上流传的段子,每到母亲节、父亲节时,也会有类似段子出现。心理专家总结,老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三类——孤独感、不安全感和适应性差。除了子女要多在精神上关注老人,老人也要主动调整心态,培养爱好,养养宠物种种花,开拓社交圈。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老人会选择一些配套完善、环境优越的养老服务机构颐养天年。

祝福父母 很多人朋友圈里尽孝心

昨天是“重阳节”,尉先生一大早起来打开微信,就看到了朋友们发的朋友圈,满屏都是对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祝福。“平时工作忙,自己都快忘了这事。”尉先生说,父母住在合川,他自己在南岸区上班,平时一个月才回趟家。

看了朋友圈后,尉先生马上编了一条微信,打算在手机里找父母的照片,点了半天才发现寥寥无几,终于在去年春节拍的照片中,找到了两张。匆匆发了朋友圈之后,随手拿了盒牛奶和饼干就去上班了。

直到中午,尉先生接到了爸爸的电话,问晚上下班能不能开车回家吃个饭,也就一小时左右路程。“我才想起来,应该先给父母打个电话,挺不好意思的。”尉先生说,自己发的朋友圈挺煽情的,网上点赞的人不少,但自己的确做得不够好。

家住北部新区的龙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事情挺多,一直没腾出时间。她也在朋友圈发了对父母的祝福,下班回家才打了个电话,“只有周末再回家,父母虽然理解,但自己还是应该多回家看看。”

家住龙溪镇的邓阿姨说,晚上女儿已经安排好了,一家人晚上出去吃顿饭,给两边的老人家过节。这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传统,以前是他们做好饭给家里的老人过节,女儿结婚后就成了女儿来安排,让两边的父母一起过节。“其实我才不想过重阳节呢,我才55,不老啊!”邓阿姨笑着说,不过这是女儿女婿的一片心,他们愿意接受。

昨天,重庆晨报以十组家庭为主角,录制了重阳节感恩短片,并在重庆晨报官方微博和微信上同步推出,引发大家转发观看。一些市民在看过视频后,也对自己进行打分,“自我检查”是否孝顺。虽然不少父母给子女打的分数都挺高,但子女普遍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33岁的刘先生就觉得还需要多陪陪父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