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正式发布

08.10.2015  09:08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于2015年9月29日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咨询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辛国斌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致辞。路线图编制组专家、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人员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上,丁荣军院士、李骏院士、陈山枝教授分别就信息通信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三个领域技术路线图作了解读。

  路甬祥指出,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我国十年后能够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原则。《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了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力争到2025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路线图的发布,可以引导广大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审慎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可以引导金融机构利用自己掌握的金融手段,支持从事研发、生产和使用路线图中所列产品和技术的企业,引导市场资源向国家的战略重点有效聚集。同时,路线图可为各级政府部门运用自己掌握的各种资源支持重点领域的发展提供咨询和参考,是政府部门设计公共政策的有力工具。

  辛国斌指出,研究编制并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研究提出未来重点领域的技术方向、目标和重点,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让企业少走弯路。路线图不是指令企业怎么做,而是指导性的、参考性的。这也是政府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的重要措施。辛国斌强调,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路线图的解读和宣传工作,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学利用好路线图。

  受咨询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目标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十大重点领域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并将其汇编成册,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编制工作今年4月开始启动,历时5个多月,动员了48位院士、400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广泛征集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协会学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六易其稿。经战略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发布。路线图包括10大重点领域,23个重点方向,每个重点方向又分了若干重点产品。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4个方向,分别是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包括2个方向,分别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包括4个方向,分别是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包括1个方向,即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包括1方向,即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包括3个方向,分别是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电力装备包括2个方向,分别是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农业装备包括1个方向,即农业装备;新材料包括3个方向,分别是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包括2个方向,分别是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路线图的每个重点发展方向统一按照需求、目标、发展重点、应用示范重点、战略支撑与保障五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描绘,分别形成了从2015年到2025年,展望2030年的详细技术路线图。

  考虑到市场和技术的变化速度加快,咨询委员会已确定将路线图的修编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未来,咨询委员会将进一步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深入的研究,及时对技术路线图进行动态调整,每两年滚动修订和发布一次新版路线图。2015年版路线图将通过出版社正式发行,电子版会后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网站免费发布。

   辛国斌副部长在《路线图》发布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路甬祥副委员长,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研究编制并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绿皮书是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很高兴能够和大家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路线图》绿皮书的发布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参与研究、编制路线图的院士、专家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创新升级,强化质量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由于大变强,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

  今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各界反响强烈,社会高度聚焦,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6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由马凯副总理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同时,为了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设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作为领导小组的咨询机构。

  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战略咨询委员会把路线图的研究编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责,组织相关领域权威专家深入的研究。以后路线图绿皮书每两年发布一次,及时对技术路线图进行动态调整,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持续的指导和参考。咨询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和目标等进行了研究,编制完成《<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今年4月开始启动,历时5个多月,动员了48位院士、400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广泛征集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协会学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六易其稿。经战略咨询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予以发布。可以说,《路线图》绿皮书是参与编制工作院士、专家们集体智慧和辛勤付出的结晶。

  正如本书前言所述,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可以引导广大企业和科研、教育等专业机构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审慎考虑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可引导金融投资机构利用自己掌握的金融手段,支持从事研发、生产和使用路线图中所列产品和技术的企业和项目,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源向国家的战略重点有效聚集。路线图也可为各级政府部门支持重点领域的发展提供咨询和参考,成为政府部门设计公共政策的有力工具。各新闻媒体要加强路线图的解读和宣传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引导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学利用好路线图。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全面理解路线图所确定的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并将其用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行业指导工作中。

  各位专家、朋友们:《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治国理政全局,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制定的引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未来三十年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今天《路线图》绿皮书的发布,标志着我们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制造强国建设,还有很长、很艰巨的路要走。建设制造强国,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把战略规划转变成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转变成实际行动,把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成果。希望咨询委员会的院士、专家们继续发挥大家的才智,携手社会各界为早日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媒体继续关心、关注制造业,积极支持、宣传国家制造强国建设。

  再次感谢各位院士、专家和媒体朋友们!

   路甬祥主任在《绿皮书》发布会上的致辞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向出席《<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表示欢迎和感谢!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五年超过美国,成为制造大国,一些优势领域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然而,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了推进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国务院组织编制并于2015年5月19日正式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提出了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和重点,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制造业覆盖面很广,为了确保我国十年后能够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必须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原则。《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了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实现重点突破,力争到2025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十大重点领域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为指明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特组织编制了这些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并将其汇总成一本咨询报告,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由于封面为绿色,也可称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绿皮书”。

  技术路线图的编制工作委托中国工程院负责,于今年4月中旬启动,动员了48位院士、400多位专家及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广泛征集了来自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学会协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经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六易其稿,已趋成熟。8月25日提交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会后根据与会委员们的意见又作了修改完善,现正式予以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是参与编制工作的院士和专家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重要的参考价值。“技术路线图”的发布,可以引导广大企业和科研、教育等专业机构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审慎考虑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也可引导金融投资机构利用自己掌握的金融手段,支持从事研发、生产和使用“技术路线图”中所列产品、技术的企业和项目,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源向国家的战略重点有效聚集。“技术路线图”也可为各级政府部门支持重点领域的发展提供咨询和参考,成为政府部门设计公共政策的有力工具。

  考虑到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速度很快,“技术路线图”将每两年滚动修订一次,希望为各界提供与时俱进的参考和指引。

  在此,衷心的感谢参与编制的全体同志的努力和贡献!感谢各级政府及产业界、学术界同仁们给予的鼎力支持!期望本“技术路线图”的发布,能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和十大重点领域的突破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媒体积极宣传和解读。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