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关键助鄢陵县今年夏粮生产再创新高

28.07.2015  19:39

鄢陵县15个农产量调查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全县夏粮面积61.73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产量31.47万吨,比上年增加0.34万吨,增长1.1%;平均亩产达到509.8公斤,比上年增加5.5公斤,增长1.1%。全县夏粮亩产、总产均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鄢陵县夏粮再获丰收的因素主要有五:

一、惠农政策到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的鼓舞下,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夏粮生产积极性:一是土地承包流转政策稳定,土地不再进行调整,麦播适时,小麦播种面积稳定。二是生产投入增加,全国增产千亿斤粮食,鄢陵项目区15万亩高标准良田每年投资14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农田水利排灌条件,省政府拨付鄢陵“小麦一喷三防”资金312元,4月底前全部分发到村组和合作社;鄢陵今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第一批资金8654万元已拨付到位,总体补助金额亩均将比去年三项(粮食、综合、良种)补贴有所增加。三是受宏观经济影响,政府最低小麦收购保护价维持去年50公斤118元的水平,市场小麦收购价格1.26元/市斤,使农民感到种小麦有利可图,经济效益好。

二、播种基础较好。 据农技部门提供的情况,亩均施土肥1.1方,氮肥40公斤,磷肥36公斤,钾肥及微肥17公斤,施用化肥以高含量复合肥、尿素、二铵等大化肥为主,玉米杆还田面积占72%。好的灌溉条件使充足底肥发挥了丰产作用。

三、品种结构优化。 鄢陵小麦品种调整幅度较大,百农矮抗58面积最大26万亩,周麦22、18、23、26为17万亩,恒观35为2万亩,豫农949为2万亩,西农979为2.3万亩,新推广的泛麦0319为4.5万亩,其他优良品种7.13万亩。小麦品种调整的方向主要是高产、优质,单产500公斤的稳产品种被淘汰,如百农矮抗58,虽然播种面积最大,与前几年相比减少面积也是最大,该品种抗性虽强,但产量很难突破600公斤。泛麦0319、周麦系列等穗大、高产品种面积扩大。小麦良种补贴近几年改为直补现金,加快了品种的更新换代,并使品种多样化、优质化,去年10月,鄢陵县良种补贴面积达到74.8万亩,补贴金额748万元,为小麦丰产奠定了基础。

四、田间管理得当。 鄢陵小麦面积中,套种面积占55%,主要有麦小辣椒、麦棉、麦花生、麦瓜套种,小麦中的预留行,改善了小麦的通风透光条件,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不仅提高小麦的单产和品质,也为秋作物提前播种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受小麦价格上升的影响,农民加强了对小麦生产的田间管理, 2月份对二、三类麦田普遍追施了尿素,改过去的“一炮轰”为精细化,并普遍喷洒除草剂。4月以来。降雨较多,农民突出抓了“一喷三防”为中心的田间管理,控制了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大大减轻了根腐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对小麦的危害,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病虫危害相对较轻。目前,农民拔除大部分地块燕麦和杂草,提高小麦的品质。5月中旬,大部分麦田喷洒了“金满园”、“天丰素”和“保靓”,提高了小麦的抗性和抗干热风的能力。

五、气象总体有利。 今年苗情与常年相比属于最好的,元月和2月份分别降雨雪16.5毫米和10.8毫米,3月初鄢陵南部少部分农户提前浇灌了拔节水,进入3月降雨44.3毫米,4月降雨47.9毫米,5月上中旬降雨58.4毫米,今年小麦没有出现旱情,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可今年的春雨不贵,并且连阴雨少,晚间下雨多,光照又好,满足小麦对水分、光照的需求,奠定了今年小麦丰收的基础。4月下旬以来由于麦田群体高,湿度大,5月6日晚的风雨造成近9万亩小麦倒伏(其中3万亩严重倒伏),小麦出现轻病虫害,再加上近期天气晴好,温度回升快的特点。广大农户增强了抗病虫意识,乡村统一组织将农业部门配发的防病虫药物及时分发到户或组织统一喷洒。全面加强监测,确保了今年小麦再获得一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