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零工市场“怀胎”近两年“难产” 尴尬多多

19.11.2014  12:16

  一度荒废的金水区零工信息服务站

  解放路立交桥下,马路零工市场红火依旧。

  □记者张波文图

  核心提示|作为服务外来打工者的一项重要举措,去年年初,郑州市人社部门曾计划筹建三级零工市场,为零工及时找工作提供便利。这一计划当时赢得外界一片叫好声。然而,1年多过去了,计划中上千平米的郑州市中心零工市场迟迟未开建,而早先建好的零工信息服务站,有的一度荒废成摆设,有的悄悄撤走。

  当年的利民之举,缘何面临“夭折”风险?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零工市场建设之所以受阻,是因为它在法律、政策等层面均遭遇了尴尬。

  目击|服务站曾一度荒废,门口放个破马桶

  简易房门口摆个破马桶,窗玻璃不翼而飞;房内两张桌上落了一层灰,房子一角也已破损……今年9月中旬,在郑州市中州大道与郑汴路交叉口西南角,当来到金水区零工信息服务站寻找工作时,开封尉氏县的赵师傅很纳闷:这里会有人给介绍工作?

  赵师傅有贴地板砖、做泥工的手艺,但在郑州一直找不到工作。他偶尔听说此处有介绍工作的场所,便一路打听着找过来。看到如此一幕后,无奈的他制作了一个木牌子,蹲到郑汴路两侧的马路牙子上等候雇主。

  在金水区零工信息服务站附近某市场当搬运工的张师傅说,这里至少有半年多没人办公了。其间他只见服务站开过一次门,一人前来简单打扫卫生后就走了。

  无独有偶,距此不远的中博家具市场门口西侧,管城区中博市场零工信息服务站也是大门紧闭,其门口所留的服务电话也已成为空号。对此,管城区二里岗办事处中博社区党支部书记韩国文证实,服务站已经不存在了,此处已成为社区办公用房。

  原因|雇用方和务工人员难对接

  在金水区凤凰台街道办事处,社保科副科长高冰说,如今荒芜的金水区零工信息服务站原来有人办公,是他的科室派出的工作人员,“(他)现在忙别的工作,疏忽了。”

  高冰说,2012年年底,在郑州市中州大道与郑汴路立交桥下,一名露宿的外来务工人员死亡。此后,一座公益性质的零工信息服务站很快建了起来,无偿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当时很正规,一直都有人办公。”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运行效果并不太好——用工方和务工人员都不愿意来。

  高冰分析说,一开始前去登记的多为打杂的零工,他们习惯当天结算工钱,人员流动性很强,责任心较差。有些人一得知家里有事,招呼都不打就走了。但前来登记的用工方,往往提供的是一些相对稳定、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职位,比如保安、保洁、快递等。真正需要短期零工的用工者来登记的很少,“对接得不是很好”。这样一来,用工者和务工人员都对服务站不太买账。

  “服务站天天都放个人,结果也没啥效果。”高冰说,对于务工人员而言,有个价格低、稳定的住处,是最重要的,但服务站提供不了这项服务。

  高冰随后告诉记者,将会派人维护金水区零工信息服务站。至于这个服务站是否会撤销,需等候上级意见。

  昨日下午,记者回访发现,金水区零工信息服务站已进行维修,但门前依旧冷清,并无务工人员前去登记。而中博信息服务站旧址,依然是社区的办公场所。

  调查|喊了快两年,中心市场咋没动静

  2013年1月,郑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关于印发郑州市零工市场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郑州将筹建三级零工市场,免费为外来务工者和雇主搭起沟通平台。

  按要求,在郑州市本级要建立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的中心零工市场。同时在农民工集中的区域,县(市、区)要建立不小于500平方米的零工市场,街道办(社区)要建立不小于100平方米的零工服务站(点)。据介绍,市本级零工市场——郑州市中心零工市场将在解放路附近进行筹建,这将是全省首家零工市场。市场计划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建成后内设综合服务区、零工待工区、安全管理区,综合服务区设四个服务窗口。

  人社部门的这一计划,当时曾赢得外界一片赞誉之声。快两年了,中心零工市场建设得如何?连日来,记者在解放西路附近走访,遍寻未果。而在解放路立交桥下,一直存在的马路零工市场火爆依旧。

  说法|中心市场尚未动工开建

  在郑州市人社局,农村劳动力工作处处长柳志亮坦言,中心零工市场尚未动工建设。

  柳处长介绍说,2012年年底,在郑州市政府的牵头下,人社、公安、民政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在零工比较集中的管城区、金水区等地,对露宿街头的零工进行安置。很快,在零工聚集地的附近,作为“权宜之计”临时成立了零工信息服务站,其职责是收集用工信息,免费为供需双方服务。

  柳处长坦言,在他看来,设立信息服务站,其实已超出人社部门的服务权限。零工打工,很少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务工行为一旦出现纠纷,劳动法无法调解,他们也只能建议双方走司法途径。另外,人社部门也面临风险。如果有零工通过服务站找到差事,一旦工作中出现工伤等意外,作为中介的人社部门,可能也要担责。

  柳处长说,在实践当中,服务站也难以很好地跟用工方、零工双方对接。以半夜卸货为例,服务站晚上无人上班,卸货的老板不会去服务站登记,而零工需要抢活儿干,也不会去登记。长此以往,服务站即便支着摊子,也是门可罗雀。“(服务站)硬撑着,也是人财物的一种浪费。”

  对于被认为是“非法劳务市场”的解放路马路零工市场,柳处长说,这属“自发劳务市场”,这些求职人员以打零工为主,特点是快捷灵活,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在此求职,零工自身权益难以得到保证,也容易造成附近交通拥堵。因缺乏明确主管部门,该劳务市场一直无法取缔。

  观点|借鉴外地做法或能解决零工难题

  让人社部门略显尴尬的是,当年出台的零工市场相关建设文件,目前已遭废止。

  柳处长说,文件下发后,遭遇市政府法制办的质疑。“你场地都没有,编制、办公费用都还没解决呢,你弄个那(文件)岂不是空中楼阁?等于说是纸上谈兵,没用。”他坦言,人社部门主观愿望是好的,至于文件遭废止,他也表示理解。

  作为郑州市人社局的下属单位,郑州农村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中心的书记卢咏梅,对零工市场遭遇“难产”也很清楚。她说,零工性质特殊,其务工行为应属于个人和用工者之间的雇佣关系,适用于民法,而不适用于劳动法。人社部门建设零工市场,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均面临尴尬的境况。因此今年七八月份,人社局相关文件才会遭遇废止。

  硬件方面,人社部门本打算在解放路租用土地建一栋临时建筑,也就是设想中的零工市场。那块土地归郑州一家医院所有,而建零工市场的计划只在市政府的会谈纪要中有记载,他们拿会谈纪要去洽谈此事,遇到很多困难。至今规划许可证也没办下来,更别提之后的建设资金等后续问题了。这一年多来,他们先后去郑州市政府协调此事多次,“腿都快跑断了”,但依然未果。

  柳处长表示,市级的零工市场究竟能否建成、何时建成,这很难说。据他个人考察,山东济南曾建有零工市场,当地专门搞了一个综合服务大厅,统筹解决零工的就业介绍、子女入学、住房等问题。如果郑州市政府能牵头协调多个部门,探索借鉴外地经验,或许能找到解决零工难题的办法。

(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