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集中查“摩的”为期半个月 怎一个乱字了得

05.11.2014  11:29

  记者高鸿鹏文白周峰摄影

  阅读提示|近期,郑州街头“摩的”非法营运的现象又有所抬头。昨日起,郑州交警将在市区各地铁进出站口、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广场,部分批发市场、商场,医院、学校等处的周边道路,对以电动车、机动三轮车为营运工具非法载客的突出违法行为,展开为期半个月的集中整治。

  昨日是集中整治的第一天,但在查处过程中,民警仍遭遇到车主阻挠、取证困难。

  1.场景当街揽客,被查司机抱车不撒手

  昨日上午10时,地铁1号线紫荆山地铁站口处,数辆电动车守在路边,几名男子坐在车上闲聊。每当地铁口涌出大量出站乘客,这些男子就会立即迎上前招揽生意。

  一辆“摩的”车主在与一名女孩就车费讨价还价时,交巡警一大队的民警上前拦查。不成想,女孩见状掉头就走,而当事电动车司机却咬死不承认自己的违法行为。

  当民警叫来拖车,准备将该电动车拖离现场时,该男子坐在脚踏板上,双手抱住电动车车头,大声叫嚷:“我是有工作的,帮别人看门,刚才那个女孩在问路,你凭啥说我是开摩的的?”

  僵持了半个多小时,男子始终没有撒手。

  2.场景当面交易被查,司机迟迟不肯下车

  在同一查处现场,一辆“摩的”司机正好拉来一名乘客。乘车女子付钱后,民警立即上前,当场将该司机拦下。没想到,这名司机被民警查处后,也迟迟不肯下车,并拒绝交警将车查扣。

  “你说我是摩的,你得拿出证据证明!”这名司机声称,民警如果扣车,就连人带车一起扣。

  无奈,民警告知对方,如果想要证据,请到交警大队看执法记录仪拍下的视频。经过20多分钟的劝说,这名男子才同意下车接受处理。

  3.“摩的”遇拦查,加速驶离险些拖倒民警场景

  上午10点30分,紫荆山地铁站出口紫荆山路由南向北方向,民警看到一名中年男子骑电动车载着一名年轻女子驶来,像是电动车非法载客,就上前示意该男子靠边停车接受检查,该男子不仅不停,反而加速驶离,差点将民警拖倒在地,为避免发生意外,民警不敢上前追赶。

  4.场景民警调查时,有司机、乘客以亲朋相称

  昨天上午10时30分,在福寿街与兴隆街交叉口,交巡警三大队民警和火车站管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展开查处。

  一名男子骑着电动车飞驶而来,民警拦下后,该男子不承认自己是开着“摩的”拉客。女乘客则称是其亲戚,男子是来送自己的。最后在民警和执法工作人员的追问下,女乘客才承认自己坐的是“摩的”,从东风路科技市场坐到火车站收费15元。

  火车站管委会执法局贺星队长告诉记者,火车站地区人流量大,“摩的”也相对较多,工作人员巡查发现“摩的”,也会及时查处。

  查处难点

  查处拉客“摩的”拦下容易取证难

  对于郑州街头的电动车,警方多是按照非机动车管理

  “车后不装后备箱、司机多是中年男子,后座乘客多是年轻人……”采访发现,按这些特征,民警几乎一查一个准。这些“摩的”司机一旦被民警拦下,顾不上向乘客要钱,让乘客立即下车离开,且“摩的”司机多数不配合、不承认,有些营运者甚至见了警察掉头就跑,与警察对峙等现象也很普遍。

  “目前就查处情况看,因缺乏相应的依据,民警在查处电动车时依然存在难度,给执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郑州市交巡警一大队副队长乔宏雁介绍,目前郑州市没有将两轮电动车中的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区分开来,多是按照非机动车管理,所以对“摩的”的治理只能以其非法载客处以50元以下罚款,相比他们每天一二百元的收入,不足以起到惩戒的目的,而且很多“摩的”司机不配合民警的查处工作。

  非法载客的“摩的”成集中整治的对象整治举措

  专项整治的时间为:从昨日起至11月17日

  为严厉打击非机动车、机动三轮车非法载客造成的一系列交通违法行为,昨日,郑州交警部门决定,从11月4日起至17日,郑州交警在市区开展对非法载客电动车、机动三轮车进行集中整治的行动。其中11月4日和6日为全市集中统一行动日。

  此次整治,交警将重点在各地铁进出站口、各长途汽车站、各火车站广场、各批发市场、商场,各医院、学校周边道路,重点查处电动车、机动三轮车以载客为目的长时间占道,骑车带人、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闯信号等交通违法行为。

  查处措施先劝后罚对抗法者处罚从重

  集中整治期间,交警将在电动车非法载客重点区域流动巡逻,发现占道乱停、聚集拉客的,将对其劝离,对不听劝阻的电动车驾驶人依法予以50元罚款的顶格处罚,依法对涉牌、涉证的机动三轮车予以暂扣;对拒不缴纳罚款的电动车驾驶人坚决予以扣车,在出具购车凭证、缴纳罚款并写出保证书后才予以放车。对骑车带人、逆行、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闯信号灯的涉嫌非法载客的电动车驾驶人,将依法从严从重予以处罚。对暴力抗法阻碍执行公务的,将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行政或刑事处罚。

  不少市民认为,治理摩的非法营运,不能只是扣车罚款,应有堵有疏。

  阅读提示|针对“摩的”非法载客这一治理难题,不少网友热议,仅靠一味的执法并不能解决问题。“摩的”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有需求,相关部门在加大整治的同时,也应完善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堵,只有多管齐下,才能破解“摩的”存在的诸多问题。

  “摩的”的特点,使不同市民有着不同看法

  “摩的”上街,市民有“爱”有“恨”

  “坐车吗?”“到哪里?”相信不少市民都曾有过被“摩的”司机热情“招呼”的经历。对于“摩的”,不同的市民有着不同的看法。

  便捷快速、不易受堵有市民认为“摩的”仍有需求

  采访时,部分市民认为,“摩的”除了具有比正规的士更能“招手即停”的便捷优势之外,“受宠”的另一原因是其能深入大街小巷,灵活通行,“点对点”把乘客送到目的地,而这恰是“体积大、线路固定”的公交车难以做到的。

  “摩的的确有市场。”市民张先生分析说,因为郑州近年来扩修道路、修建地铁等原因,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市区主要道路拥堵严重,只有少数出租车司机愿去堵车区域,有些小巷大车又开不进去,这都给“摩的”提供了商机。

  胡乱要价、违章闯行有市民认为应当严管“摩的”

  “摩的自身超重、功率大、速度快,刹车系统不灵敏,车辆稳定性较差,安全系数比较低。另外,摩的司机为了多挣钱,经常违规行驶,很不安全。”采访时,部分市民总结了“摩的”上路的诸多弊端,并希望有关部门对其进行专门管理。

  除此,有律师从法律层面分析说,乘坐“摩的”出了事故,维权很难。一方面没有建立合同关系,不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摩的”司机身份不明,事故中司机逃逸,受伤乘客很难索赔。

  在北京、西安、济南等地,也存在类似问题

  “摩的”治理难,只是“郑州之痛”

  搜索各地报道不难发现,“摩的”治理难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郑州,是许多大城市面临的难题。

  今年8月,北京青年报对北京“摩的”非法营运情况进行了报道。报道称,北京部分区域“摩的”非法营运,经常是相关部门打击之后,消停一段时间会再次出现。

  三秦都市报报道称,2014年9月1日起,西安市实施的修订后的《西安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加大了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非法营运的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等上道路行驶的,将扣车罚款。重罚之下,并没消除“摩的”的非法营运。

  今年8月,生活日报则对济南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附近的“摩的”现象进行了相关报道。

  非法“摩的”到底该咋管

  很多市民认为:“摩的”需要严管交通微循环配套也应跟上

  “摩的”非法载客年年治理,年年抬头,郑州交警部门曾多次打击,但这些“电摩”司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集中查处就消失一阵子,过几天风头松了就又回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其有着生存的土壤?面对这一城市困扰,相关部门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导致摩的存在的最根本原因还在于市民对交通出行、代步工具的市场需求。”在昨日的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加快道路施工,尽快还路于民,增加公交线路,才是治理“摩的”的根本。

  而部分市民认为,收入高与违法成本低也是导致“摩的”屡禁不止、反复重生的原因之一。

  “市民之所以选择摩的作为短途交通工具,很大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的管理和布局存在薄弱环节,公交没有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这也是无奈的选择。”采访时,有业内人士认为,治理“摩的”首先需要满足民众出行需求,将公交、接驳车等相关交通微循环的配套跟上了,“摩的”就没有市场了。在加大道路交通治理,减少拥堵的基础上强化稽查,才能有效打击非法营运。

  有市民认为,治理“摩的”不能只是一时整治,关键在于城市各个管理职能部门多方联手,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线索提供

  邢红军孟繁勇沈豪杰

  相关链接

  网友微观点

  对“摩的”如何看,又该怎样治理?昨日本报发出意见征集,得到众多网友的反馈。

  网友@三极管:治理“摩的”非法载客应长期坚持,不能总是搞运动式治理,否则又会死灰复燃!

  网友@李晨real:“摩的”其实也是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不按交通规则,随意乱窜,应重点整治。

  网友@凌国华兮:堵不如疏。可探索给“摩的”发营运执照,纳入监管。同时加大公共交通发展,满足民众出行需求。

  网友@妃子小李:治理“摩的”不能光靠严格执法,这样不能治本,发展公共交通的同时,其他相关部门也应介入管理。

  特别提醒

  对于“摩的”,不同网友有着不同的看法,就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更多的街头市民,您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的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