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市圈:如何共塑“绿水青山”

04.01.2023  07:22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吕高见张亚林文通讯员刘东洋摄影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郑州都市圈内城市,如何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共保共治,共塑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国内其他都市圈有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鸟儿多了,证明生态环境好了

宋克明是黄河岸边的一位农民,也是长垣市绿色未来环境保护协会的会长,从2002年开始,20多年的护鸟经历也让他见证了保护区内珍稀鸟类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转变。“十几年前刚发现‘大鸨’的时候不到20只,到去年已经到了450只,灰鹤有上万只,大雁从几乎绝迹到现在的近十万只,是目前已知的全国最大种群。”宋克明说起保护区内的鸟类如数家珍,他掩盖不住脸上的喜悦,“鸟儿多了,证明生态环境好了,所以它们才愿意留下来。”

宋克明告诉记者,如今黄河滩区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不管是空气质量,还是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越来越好,俨然一个天然氧吧。尤其是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郑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20—2035年)》,更让他引以为豪。

根据规划内容,明确要加快构建与郑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支撑保障体系,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基础支撑。《规划》以郑州都市圈空间范围为重点,统筹考虑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形成以郑州都市圈为主体的全域生态环保大格局。

到2035年,都市圈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全面建成生态环境优美的和谐都市圈、经济集约高效的绿色都市圈、社会健康文明的宜居都市圈,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郑州任重道远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引领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我省建设为生态强省。其内涵既包括“生产空间安全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目标,也承担着“率先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时代重任。

除了这些,生活垃圾分类也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一部分。郑州市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4个省级试点覆盖率达到55%以上,其他省辖市达到30%以上。其中,中原区积极实施垃圾分类收运体制改革,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制,建立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以及大件垃圾、废旧织物统一收运制度。建立统筹管理、环保企业充分参与的可回收物管理体制,建立废旧织物统一收运体制,废旧织物由分拣中心收集转运。建立厨余垃圾统一收运体制,选用密闭、环保、高效、智能的专用车辆运输等。

实施8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率先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

记者梳理发现,《规划》提出,实施8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率先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治理机制改革探索。

启动郑州至开封段百公里沿黄生态廊道和黄河新乡段170余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在郑州航空港区、开封尉氏县、许昌鄢陵县和建安区的部分区域内,通过系统配置森林、湿地等生态空间,打造生物多样性保育示范区。

在郑州中牟县、航空港区和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尉氏县的部分区域内,植入人文旅游、国际交往等功能,打造都市圈绿核和地域特色城市会客厅。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九城如一城

跳出“城”的思维模式、树立“圈”的发展理念,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九城如一城。更让宋克明自豪的是,郑州都市圈的小伙伴儿都具备各自优势:

开封提出,未来要打造黄河岸边的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建设郑州都市圈的文化中心。

洛阳市孟津国家级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孟津湿地管理中心主任孟科峰介绍:“每年到这里越冬的鸟类有250多种、10万只以上。”

济源成为郑州都市圈“新成员”:建设创新型高品质现代化示范区,成为“圈内”独具特色的一部分。

许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鹤鸣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建设,形成近百万亩花木林海,越来越多的郑州人选择到许昌置产兴业、休闲度假。

焦作统筹推进郑焦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加快小浪底北岸、西霞院两大灌区配套工程建设,创建45个沿黄干流森林乡村示范村、8个森林小镇,筑牢黄河北岸生态屏障。

河南省林业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初,河南省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11处,总面积371.3万亩;建立湿地公园(试点)71处,总面积157万亩。

【责任编辑:钱艳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