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9名市长重新分工 8名副市长各有特点

30.10.2015  15:12

10月28日起,郑州市政府领导成员的最新工作分工出炉。在这份最新的分工中,值得关注的是,交通拥堵治理是唯一一个由两个副市长共管的事项。

郑州市的8名副市长,各有什么特点?今天,跟着金水路观察来个深度认识吧。

Part 1 先说说交通拥堵治理这件事儿

俩副市长共管交通拥堵治理

“老板,我堵路上了,先请个假!”

“你不是步行上班吗?”

“是啊,步行也堵住了!”

类似这样的段子,比如一只蜗牛超车引发的血案、郑州堵车十大剧目之类,几乎每个郑州人都会说上几个。

随着机动车数量激增,郑州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已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全市的经济发展。

郑州市委常委、郑东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建慧,拥有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是工程建设方面的内行人士,在其任职郑州市副市长时期,就提出郑州交通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城市道路资源不足,城市路网结构不尽合理,机动车数量增速也严重超过预期。同时,郑州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还较低。

据《郑州日报》报道,昨天(2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懿主持召开郑州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对市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进行了调整。

其中,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由两位副市长共管。张俊峰副市长主管、新任副市长李喜安配合。

注意,这也是唯一一个由两位副市长共管事项。

郑州的堵,未来怎么治?

道路拥堵,未来怎么治,鉴于市政府领导分工刚结束,难见端倪。

但是,一个大方向是明确的,修了那么多路,转修为管,毕竟郑州修了那么多路但还是不能根治拥堵,因为机动车数量在增啊。因而,修路同时,提高城市交通的管理水平或许柳暗花明又一村。

按照郑州市政府《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要求,完善中心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网系统,提高中心城区道路系统整体承载和微循环能力,2012—2015年陆续完成266条道路建设,约300公里长。

2015—2017年,郑州继续完成中心城区四环以内道路建设,中心城区基本形成路网结构,形成合理、通达性较高的交通服务体系。

规划至2020年,郑州市区城市道路长度达到约3442km,郑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路网密度为6.72m/km2,实现达标。(规范路网指标值为5.4~7.1km/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