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这位老人每天和垃圾相伴9个小时,只为做好这件事

02.12.2019  10:41

河南商报记者 张晶晶/文 邓万里/图

老范今年58岁,郑州人,见谁都笑眯眯。

自从成为中原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国棉六厂社区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他每天都在跟垃圾打交道,至今有10个月了。

“一开始也嫌这活儿丢人,拎着毛巾出门都得思想斗争一阵子。”说起这份工作,老范脸上笑开了花,“现在是越干越有劲儿。看见分好类的垃圾比看见娃都亲!”

垃圾分类督导员范相山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每天和垃圾相伴9个小时:看见分好的垃圾比看见娃都亲

“老范,今天又这么早啊!我的垃圾是分好了的,不给你添麻烦!”

11月30日一大早,7点半左右,中原区棉纺路国棉六厂社区内,起了大早锻炼身体顺便买菜的居民带着要扔的垃圾下楼了。

社区成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半年多,她们早就养成了扔垃圾前分好类的习惯。

老范原名叫“范向山”,成为垃圾分类督导员以前,他就在国棉六厂社区工作,熟悉他的居民都直呼他“老范”。如今他每天工作9个小时,一直在和垃圾“打交道”。

听到熟人来扔垃圾,还分好了类,不用他再苦口婆心地指导怎么扔垃圾,老范笑弯了嘴,“见到你这分好的垃圾,真得给你点个赞。”

当然,也有不自觉的。

有年轻人拎着黑色塑料袋,风风火火下楼,匆匆忙忙把袋子往垃圾桶上一甩,正打算离去,被老范叫住。

垃圾分类督导员范相山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小伙子,这几个颜色的垃圾桶放在这里,可不是因为它好看。你看,你这果皮、剩菜,是厨余垃圾,应该放在绿色的桶里……”一通言传身教的“教育”之后,小伙子默默把各种垃圾分类,让它们“各回各家”,方才离去。

从早上7点半到将近10点的几个小时里,是居民扔垃圾的“高峰期”。这期间,老范都守着小区内的这几个垃圾桶,“监视”着扔垃圾居民的一举一动。一旦有人不按规定扔垃圾,“守桶员”老范就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

国棉六厂社区有居民约550户,按比例配备2个垃圾分类督导员,老范是其中一名。小区里有22个垃圾桶,3个垃圾桶回收点。

郑州的垃圾分类比上海简单些,虽然垃圾也分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但分类更为简明。

垃圾分类督导员将装满垃圾的厨余垃圾装上车

上午10点钟前后,中原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的厨余垃圾清运车就到小区门口了。老范和另一个垃圾分类督导员把小区3个桶的厨余垃圾汇集起来,运到门口,送上清运车,让这些垃圾完成它们的蜕化之旅。

“分拣垃圾比较辛苦,一个月得换三四双手套”

过了“扔垃圾”高峰期,上午10点以后,老范也不闲着。

戴上手套,拎着抹布、喷壶、刷子,他就往垃圾桶旁走,“刷桶去。”

垃圾分类督导员范相山清洁垃圾桶

“垃圾桶边缘是干净的,大家就愿意打开这垃圾桶,也愿意花心思把垃圾分好类扔进去。”在老范看来,“刷桶”是促使居民好好扔垃圾的智慧,“看见脏兮兮的垃圾桶,你就只想一扔了事恨不得离它越远越好。我们把垃圾桶边缘擦干净,大家扔垃圾自然配合一些。”

别看老范头发花白,动作倒是麻利爽快。桶里的垃圾散发着阵阵味道,老范刷得倒是面不改色。

垃圾分类督导员范相山清洁垃圾桶

左手小喷壶,右手小刷子,不出几下,垃圾桶盖子、边缘干干净净。

由于小区垃圾桶摆放点多,经常有“看不住”的时候,有人把垃圾扔错桶也是常有的事。

“小区试点垃圾分类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情况太常见了。从早到晚,我们都在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专用的钩子、夹子齐上阵,老范一点一点让“走错门”的垃圾“回家”。“厨余”的归“厨余”,“有害”的归“有害”,一个桶的垃圾分拣下来,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垃圾分类督导员范相山对垃圾进行再次分拣

“哎呀,简直不想提,那时候太难了。”老范摇着头,摆着手,“这活儿费手套,一个月得换上三四双。”

当上垃圾分类督导员之前,老范在国棉六厂社区的工作清闲,有滋有味。

“后来这个中联(垃圾分类企业)来宣传招人,说这个活儿需要对社区熟悉的人才能干好。”老范思虑再三,然而接下任务后还是拉不下脸面,嫌“丢人”。“每天拎着抹布出门都要思想斗争一阵子,半天出不去门。”

后来,媒体的宣传多了,政府接二连三地出台政策,“越来越觉得,咱做的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慢慢地越干越有劲。和垃圾打交道,没啥丢人的。现在这些宣传手册我都会背了。”

居民不配合咋整?“只要你分好类,垃圾我来上门取!”

垃圾分类试点之前,国棉六厂社区有6个垃圾桶摆放点。开始垃圾分类试点后,缩减成3个。

社区不少老年朋友抱怨:原先我下楼就能扔垃圾,现在扔个垃圾还得再跑一里地。你这不是给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吗?

社区老年人多,他们不配合,工作难开展。

“给年轻人讲讲,他们会理解我们,也容易配合。”老范说,最麻烦的就是行动不便的老人。

咋办呢?老范分享了他的“小妙招“。

除了上门宣传、对自觉的居民赠送小礼品等常规方案,他与行动不便又固执不配合的老年人谈了个条件:只要你把垃圾分好类,放在门口我们上门来取。

效果咋样?国棉六厂社区11号楼的万阿姨表示:看到了他们真诚辛苦的一面,咱以后还是自己下楼扔垃圾吧!

28号楼3单元的曹女士说,虽然现在扔垃圾前需要费点功夫分垃圾,但是眼看着小区的垃圾桶附近变得干干净净,环境似乎也变得赏心悦目了。

垃圾分类督导员多来自退休工人、贫困家庭

老范是由河南省中联再生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来的,这家公司是郑州市40多家垃圾分类运营企业之一,承担了垃圾分类设备的投放、督导员设置和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的工作。

据该公司运营总监李俊成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入驻了郑州将近400个小区。

李俊成说,推进垃圾分类,最难的是改变居民的垃圾投放习惯,引导居民垃圾分类。

“实际上我们大量的工作任务都压在一线督导员身上。比如引导分类、二次分拣、垃圾桶的清洗。”李俊成表示,“郑州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工资水平在2500元左右。”

按照郑州目前的政策,小区每300户居民配备1名垃圾分类督导员。

垃圾分类督导员将装满垃圾的厨余垃圾装上车

据李俊成推测,目前郑州的垃圾分类督导员约有3千至4千人。他们之中,有退休工人,有贫困家庭人口,有因身体等因素不适合做其他工作的人,还包括一些复转军人没有安排其他工作的,都被招聘来做垃圾分类督导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正式实施,仅靠这些督导员是远远不够。

郑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探索物业企业和垃圾分类运营企业的“二合一”,要鼓励物业企业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长效运营。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