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郑州这五年:异地搬迁注活力 整村推进奔小康

15.01.2016  17:39

  

  “吃水基本靠担,生活基本靠田”是我市贫困山区农民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为切实改善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开发式扶贫为方针,以易地扶贫搬迁为抓手,整合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等多种资源,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向中小城镇、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努力提升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取得良好成效。请听郑州台记者王保权、王莹采制的录音报道:

 

 

  峡窝镇五云中心社区是上街区第一个合村并城新型社区,2012年,上街区南部山区的老寨河村等5个贫困村的1181户村民整体搬迁进了这里。初秋季节,五云中心社区内依旧绿意盎然,一栋栋楼房整齐排列,小区里,卫生服务中心、超市、文化活动室、健身运动室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得知记者过来采访,村民许元春热情地邀请记者到他家看看,120多平米的三居室窗明几净,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许元春:

  搬迁后,村民们改善的不只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家庭收入也节节攀升。两年来,五云中心社区搬迁群众的年人均收入已经从搬迁前的976元增加到12620元。村民魏保才:

  据了解,在我市的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各级政府按照“宜聚则聚、宜改则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和有序搬迁,对于不适宜整体搬迁的贫困村庄,则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的方式来为群众创造良好的安居乐业环境。新密市扶贫办主任张淑敏:

  我市的贫困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极差。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他们渴望走出大山,渴望摆脱贫困。始于2011年的易地扶贫搬迁探索实践,让郑州走在了全国扶贫探索的前沿。 持续加大的资金投入,使我市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市扶贫办副主任徐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