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来 郑州资助学生超200万人次

21.12.2018  08:00

 

二七区辅读学校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康复训练 学校供图

在郑州,有这样的教育方式: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通过送教进家庭的方式都能接受教育。

在郑州,有这样的教育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城区学生享受同样的多彩教育。

向阳花开总是春,改革开放四十年,郑州教育让孩子们共同成长,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做到“应助尽助”。

送教上门

让受教育者一个都不能少

12月17日,郑州市二七区辅读学校的家政教室里正在进行一堂社会实践课,教孩子们如何礼貌待客:“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请坐。”

二七区辅读学校老师郭蓓说:“我们的孩子有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等问题,对他们来说这些简单的事情都特别难,都要一步一步分解教给他们。”

据了解,二七区辅读学校是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学生116名。为了更好地让这些特殊的孩子融入社会,2018年3月,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区域融合教育成立“向阳花”教育发展共同体。该共同体以二七区辅读学校为理事长单位,协同6所义务教育普通小学、一所初中、一所幼儿园共9所理事单位,负责协调推进二七区特殊教育儿童的随班就读指导和管理工作。

二七区辅读学校校长吉富珍说,多彩教育,让受教育者一个都不能少。

据了解,2018年是二七区特殊教育创新发展年,实现了二七区特殊教育史上的两个零突破:一是在河南省率先成立了特殊儿童资源中心;二是在郑州市率先开展了特殊儿童送教上门工作。

融合教育

让学生共享公平教育资源

1950年建校的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389名,占比65%,自闭症学生12名。

2014年8月,二七区教育体育局选定大学路第二小学作为第一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探索的试点学校。

在大学路第二小学的校园里,自闭症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郑州市常住人口的孩子没有任何差别,在学校的“赏乐”教育中,共享公平的优质教学资源。

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第二小学校长刘瑞华说,为让自闭症学生适应普通学校的校园生活,学校让所有的自闭症孩子积极融入班级、融入课堂。

二七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吴鹏说,“所有应该来的我们都张开双臂。目前二七区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43%,区管学校已解决3.8万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

教育资助

不让一名学生

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郑州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郑州市在全省率先对学前教育实施资助;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对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全部实施免学费政策。

2016年秋季学期郑州市政府建立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的资助制度,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优先享受现有资助政策的同时,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均提高了资助标准,扩大了资助范围。

郑州市教育局结算资助中心主任张建新说:“近五年来,全市资助资金发放累计达11.4亿元,惠及学生226.1万人次,基本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基本做到了‘应助尽助’。”

辐射引领

开展赴“两区”支教活动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推动郑州市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坚持发挥对全省教育的辐射引领作用。

据悉,从2013年起,郑州市每年选派200名义务教育阶段优秀中小学教师,分17个支教工作队,奔赴周口市淮阳县、西华县、扶沟县、太康县、沈丘县、商水县、郸城县等七个县区、近百所乡村中小学校从事对口支教工作。截至目前,郑州市先后已有1200人次的支教教师参加了“两区”支教工作。(杜世民)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