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推广垃圾分类 除了宣传还需立法来规范
郑州不少小区已经开始试点垃圾分类 河南商报记者邓万里/摄
河南商报记者刘远怀崔文
垃圾分类,是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环节。2017年,郑州成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始推进。但不管在政府层面还是市民看来,郑州的生活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垃圾治理,其实是个世界性难题。不过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开展多年,并取得一定成效。他们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郑州借鉴?
垃圾处理 静脉产业园是未来趋势
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备受关注,这是关系到能否形成垃圾处理闭环、遏制“前端分,后端合”、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积极性的重要一环。
焚烧发电
在郑州,垃圾处理的形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发电,后者也是国内其他城市以及其他国家处理垃圾的主要形式。据相关专家介绍,目前郑州正在运行的垃圾焚烧厂不多,几乎都是在超负荷运转,“一旦机器哪天损坏,垃圾就很难处理,将产生一系列问题。”
为了环境,垃圾焚烧也要讲究技术。在德国、日本等一些国家,通过良好的垃圾分类以及先进的科技手段,将垃圾焚烧产生的致癌物“二噁英”降低,保护了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深圳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工厂,不仅采用最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流程,而且还作为城市居民的教育基地,预计在2020年开始运行。
静脉产业此外,静脉产业园也是公认的将废弃物
转化为再生资源的行业,是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的趋势。静脉产业园是指建立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通过静脉产业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丹麦卡伦堡生态园是世界上最早和目前运行最为成功的静脉产业园,园内由五家大企业和十余家小型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工业共生系统,园区分别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等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宣传推广 更高层次的关注+宣传+立法
更高层次的关注
关注垃圾分类的人应该还记得,今年春节后,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专题调研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就演示了正确的“扔瓶”技术。
业内人士分析,上海市党政一把手这样做,有三层深意:一是通过带头“示范”,做了一次生活垃圾分类的“全民总动员”;二是为即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了一次“预热”和生动的“普法”;三是向外界传递出了生活垃圾分类之于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重大意义。
宣传广告
“厦门的机场、车站、街头,随处可见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在厦门考察过的环保人士说,在郑州,这种培养市民意识的宣传标语却不够多。
培养意识,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最基础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在宁波,有关部门免费发放垃圾袋,每家每户拿到的垃圾袋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了这些专用垃圾袋,垃圾都可以溯源。居民将带有二维码的厨余垃圾袋投放后,有专门人员逐一打开厨余垃圾袋进行检查,如果有居民没有进行分类,通过二维码能够准确追溯到家庭,上门宣传指导。
立法处罚
在上海,今年7月1日将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被当地称为生活垃圾分类“最严处罚”。
日前,海底捞火锅在杭州一门店因垃圾分类不当可能面临垃圾被拒运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自去年7月份以来,杭州市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整治。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杭州市共开出了2000余张整改通知书、千余张行政处罚单。
【责任编辑:张怡 】 【内容审核:李敏雪 】 【总编辑:甄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