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15郑州航展”隆重开幕。作为本次航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常态航空驱动经济发展论坛”也在郑州如期举行。此次论坛由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郑州航院”)主办,河南省民用航空管理相关政府部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参加,近百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并作高端学术交流。
论坛以“中国梦,航空志,中原情”为主题,围绕“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及政策研究”、“跨境电商与航空物流发展”、“机场地区‘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等前沿领域进行了学术研讨,共同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与学校的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郑州航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具有航空特色的地方院校,1949年建校,原隶属于航空工业部,1999年归河南省主管。建设有管理学、工学、经济学、文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等七大学科门类,长期为我国航空工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目前,根据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河南省产业模式现状和发展规划,郑州航院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航空特色,聚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需求,汇集国内外航空优质资源,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以协同创新平台为依托,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前沿科技攻关为核心,重点开展航空经济新形态的系统理论研究、重大航空产业技术攻关。着力构建航空经济理论体系、产业技术成果体系和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打造中部地区航空经济发展的高端智库。
把握新常态,了解新需求,强化区域高校航空特色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航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具有“速度化、集成化、国际化”等特点,正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明确指出:以郑州大型航空枢纽为依托,以发展航空货运为突破口,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大力发展航空设备制造维修、航空物流等航空产业;同时指出通过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探索先行先试经济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培育现代产业,以理论突破引领航空经济发展。
与之相对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则是以改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为背景,从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管理职能优化、都市文化培育、高端智库建设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航空类高校,郑州航院在这一区域经济社会经济发生转型的关键节点,凭借其长期形成的区域学科优势、行业资源优势、特色平台优势,秉承航空领域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特色文化的历史积淀,为了紧密服务实验区建设,面向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在省内率先设置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交通运输(航空物流)”、“旅游管理(乘务管理)和(空中保安)”、“航空产品与质量工程”等一批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专业及民航类专业方向,建立起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体系,推动学校实现专业链、人才链对接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促进人才培养类型的结构性调整。通过整合现有专业和学科,新设立了“航空技术与经济”等相关学科集群,全面、深度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郑州航院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以航空经济理论创新指导实验区建设规划,以航空产业技术研发促进实验区产业升级,以航空产业体系优化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河南省区域内航空特色明显、服务能力显著的特色骨干大学。
构筑新平台,探索新领域,丰富航空经济理论体系
作为航空特色的区域性骨干大学,郑州航院申请获得了“航空经济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两个航空经济理论研究平台,是国内以航空经济研究为主题设立研究平台的唯一高校。根据河南省政府《关于争取国家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政策与责任分工》,又成立了省内唯一的一个“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得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确认支持。以上平台已经成为服务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
两个航空经济中心在航空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咨询和产业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系列研究成果并在实验区得以应用。两个中心先后对河南民航投资规划、河南航空物流发展规划、河南通用航空可行性分析、航空维修产业调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目标体系、河南民航人才体系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问题研究、南方航空河南航空公司“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等20多项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全面参与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立项、建设规划方案等申请报告的起草与优化工作。
分别与中国城市临空经济研究中心、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量身定制开发了航空经济数据库——RESSET空运商品流通特色数据库;组织编写《航空经济论丛》(共十五部),参编《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研究》,编译出版《国际视野下的机场管理》和《实用商务航空管理》,进一步丰富航空经济理论体系。
“郑州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中的重大产业问题和关键技术需求为重要牵引,以增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升级能力为主要目标,从事航空材料、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空金融、航空信息为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孵化。
同时注重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地深度融合,联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高端产业培育和前沿理论探索,为实验区发展航空经济这一全新的经济形态提供“理论架构—产业路径—关键技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一体化智力支持与服务。
汇集新资源,完善新模式,提升服务区域经济能力
目前,河南省正在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郑州航空港区作为我省重点产业集聚区,已经完成了省内首个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聚。为此,郑州航院围绕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模式的优化以及产业水平的提升,通过与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引智工程”和优化学校的学科专业,不断汇集新资源,创新机制,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郑州航院原隶属于航空工业部,在航空技术与经济领域的积淀丰厚,通过不断深化与航空工业科研院所和航空企业的战略合作,结合航空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开展技术研发合作。近期,学校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中航工业电光研究所、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洪都中航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中航工业直属公司和成员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航空质量工程、航空智能信息与信号处理、航空材料、航空投资、航空维修、航空物流等领域开展研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发挥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的重要作用,增强学校创新驱动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积极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人才建设方面,郑州航院实施了开放式的“引智工程”,组建起高端航空专业人才队伍。该工程汇聚航空专业高端人才,整合创新资源,先后聘请约翰•卡萨达(美)、阿历克斯•科比(英)、张宁(北航)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航空领域专家为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设立了“约翰•卡萨达中国工作室”。
“约翰•卡萨达中国工作室”是世界航空经济理论先驱、美国北卡罗来大学约翰•卡萨达教授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的和全球开放式的研究机构,是省政府命名的唯一“航空技术与经济高端智库”。该机构设在郑州航院,凭借约翰•卡萨达先生的全球声誉,及其工作团队的学术地位、研发能力和技术实力,在航空经济科学研究、航空经济高端人才培养、实验区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相关产业培育、产业技术研究方案、高端智库系统规划,以及为实验区引进全球跨国公司等方面,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跨越式发展,搭建合作创新平台,提供强大的智力、人才、技术和信息支持。
此次航展期间举行的“新常态航空驱动经济发展论坛”也是郑州航院“引智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端学术论坛,搭建沟通共享平台,加强航空经济、航空技术层面的产学研信息交流。此前,郑州航院还先后成功举办了2015智慧航空港规划发展论坛、航空经济发展论坛,引导业界及时了解航空经济动态,为航空经济的理论探讨、产业技术升级和转化、人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点。
同时,郑州航院依据自身的航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深入开展特色学科建设,紧密把握航空领域人才市场需求,多层次、全方面培养“管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全面服务区域经济建设。
面向未来,郑州航院将“立足一港、服务两航”作为学校发展新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其中,“立足一港”即立足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服务两航”即服务民航和军航。围绕“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郑州航空港建设总体思路,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打造具有航空特色的相关学科集群;凝练科研方向,聚焦航空产业的理论建设、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航空及其相关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为航空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在服务航空经济和航空工业过程中凝练学校航空特色,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建成区域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郑州航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