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倾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引领全省经济转型发展
核心提示
5月8日,仅仅时隔20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来到河南考察,来到航空港实验区,走进富士康,寄语员工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4月9日,全省转型攻坚推进会宣布:郑州航空港产业集聚区被评为2016年度全省“十强”产业集聚区,这是作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实验区向全省人民递送的又一份优秀成绩单。
数据显示,2016年,航空港实验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2.5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6亿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60.4%;完成进出口总额482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年均增长285.6%,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5.6%;完成电子信息业产值2899亿元,约占全省电子信息业产值的73%……
“航空港实验区是全省最大的开放品牌,是带动全省融入全球经济循环的战略平台。”2月,省委书记谢伏瞻带领省四大班子领导在港区调研时对这片热土寄予厚望。
3月,省政府印发《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十三五”发展规划》。4月,省委省政府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航空港实验区要夯实基础、提升优势,增强区域带动力和国际影响力,加速实现国务院赋予的战略定位。
“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奋勇争先。航空港实验区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抢抓机遇,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引领我省经济加快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巨大动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延明明确表示。
1.引领全省转型发展,航空港实验区重责任勇担当
今年3月,省委召开专题会议通过《关于统筹推进国家战略规划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三区一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原城市群)是事关河南全局和长远发展最重要的4个战略,要以此为重点,统筹推进,构筑河南未来发展的改革开放创新新支柱。其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位列“三区一群”之首,定位于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河南发展战略的再梳理,再提升。”省发改委一位负责同志评价认为,航空港实验区定位于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无论是从国家对其战略定位来看,还是从其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来看,航空港实验区在引领全省经济加快转型发展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2017年,步入“十三五”发展时期的航空港实验区在不同的发展战略中不断被强化,正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继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批、航空港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引智试验区挂牌后,该区又获批全省唯一一个国家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获批成为郑州跨境电商试验区和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动发展区。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5月,在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航空港实验区的发展得到高度关注,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支撑。刚刚颁布实施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和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中原城市群规划》中更提出:“提升航空港对外开放门户功能”,加快推动郑州机场“迈进世界主要货运枢纽行列”。在梳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思路过程中,航空港实验区被郑州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引领。航空港实验区在国家战略、在省市发展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政策叠加优势更加显著。
从航空港在国家、省市各项发展战略中具有的地位来看,航空港已成为全省国家战略平台最多的区域之一,在全省全市发展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航空港实验区目前拥有“5+7”的国家战略和平台,其中独有的国家战略有5个: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郑州航空港引智试验区、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其他与航空港实验区密切相关的战略和平台有7个:中原经济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河南自贸试验区。
2016年8月,省委书记谢伏瞻在港区调研时强调:要充分认识到航空港实验区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变也不能变,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也不能变,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航空港实验区建设的决心没有变也不会变。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航空港实验区应当在全省“稳中求进”“四个强省”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强化龙头,提升地位,以自身的发展提升对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引领作用。
牢记“引领”使命,奋发有为,奋勇争先,航空港实验区正奔跑在转型发展的快车道上。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8亿元,同比增长12.6%,尤其在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呈现出较好发展态势,对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增速排名郑州市第一;综保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1%,占全省总量的63.5%,持续保持全国综保区第一名。
2.引领全省转型发展,航空港实验区思路清方向明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行之愈笃,知之益明。”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航空港实验区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高标准发展高端产业,高水平推进枢纽建设,以明晰的发展思路,明确的发展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航空港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道路上走得快、走得稳。
瞄准“五年成规模、十年立新城”目标,航空港实验区确定,“十三五”时期,要以开放、创新为驱动,着力推进“四港联动、多式联运”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建设,着力推进以航空经济为引领、以全球智能终端(手机)制造基地为标志的现代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和大口岸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绿色智慧航空都市建设,切实发挥郑州国际商都龙头、带动“三个层次”发展“战略突破口”、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作用。
在“十三五”时期,航空港实验区将努力实现“三个翻番、三个一”: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建成区面积翻一番,突破100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翻一番,突破100万人。
打造大枢纽。着眼于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打造通全球联世界的物流枢纽中心。以郑州航空港为中心,构建起以郑州机场为龙头、以“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为骨架、以干线公路网为支撑的大交通格局,成为辐射全国、联通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性、综合性交通枢纽。坚持大枢纽带动大物流,依托航空网、铁路网、公路网“三网融合”与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海港“四港一体”的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打造网络通达、衔接高效、费用低廉、方式多样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物流枢纽功能。
发力大产业。强化产业支撑,瞄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确定智能终端(手机)、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电子商务、航空物流、航空制造与维修、现代服务(商贸会展)等八大产业集群为产业重点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建设高端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新经济发展高地。
推动大开放。坚持开放带动,大力发展口岸经济,打通国际物流通道,积极构建中部最具效率优势的综合口岸平台。食品、药品、医疗器械、邮政、植物种苗等口岸与“四港一体”多式联运体系建成投用,进出口总额比“十二五”末再翻一番,切实把航空港实验区建设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紧抓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有利契机,积极开展模式创新,力争在创新创业综合体、三级孵化、“双创”与产业融合等模式创新上形成示范,为内陆地区“双创”基地建设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经验。
塑造大都市。坚持“产城融合、集约紧凑”发展原则,围绕空港、会展、古城、双鹤湖四大片区,统筹产业布局、人口分布、资源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推进城市功能区连片综合开发,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集约有序的城市空间,形成空港、产业、居住、生态功能区共同支撑的国际化绿色智慧航空都市。
3.引领全省转型发展,航空港实验区基础强成绩优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航空港实验区站位全局,以勇于改革的担当和胆略,以“拼尽全力、滚石上山”的港区精神,集中力量攻观念之坚、结构之坚、体制之坚、创新之坚,不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型……下出了一步步超前谋划的“先手棋”,航空港各项建设风生水起,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快速提升。
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全省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目前,航空港实验区已拥有“1+4+2”七种交通换乘方式,1即航空,4是四铁,即高铁、城铁、地铁、普铁,2即高速路和快速路,成为我省交通换乘方式最多的地区。目前,机场二期工程全面投用,郑机城铁、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郑州机场进入“双跑道+双候机楼+双铁”的“三双”时代,实现了“机公铁”无缝衔接。郑州高铁南站即将开工建设,成为河南省城际铁路枢纽站;郑万、郑合和郑济、郑太高铁加快建设,“米”字形高铁大格局基本形成。“三纵两横”高速路网和“六横四纵”快速路网基本成型,机场高速改扩建、机西高速、商登高速等外联道路建成投用,开港大道开工建设,京港澳高速双湖大道、志洋路两个高速出入口将于年底建成,以航空港为核心的大中原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正在加快形成。
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引领带动全省产业加快转型。2016年,航空港实验区手机产量2.58亿部,增长27.5%,约占全球手机供货量的七分之一,全球智能终端(手机)生产基地地位进一步确立。目前,入区手机企业累计达到178个,其中已投产企业36家。其中,富士康项目已从单一手机制造拓展到研发、苹果手机翻新和维修等十几个项目;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全面开建,下半年可望试生产,是当今世界唯一可以制造“八轴十三连横”精密机床的企业。更为可喜的是,为航空港实验区进行产业配套的项目已经布局到郑州经开区、高新区、郑东新区、新郑市等多个县区,以及济源、焦作、洛阳、兰考、鹤壁、南阳、濮阳等多个省辖市,产业链横向配套、纵向延伸作用更加凸显,以航空港实验区为核心,“三个层次”产业梯次布局的格局基本形成。
对外开放平台不断完善,对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引领服务作用不断增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自2011年11月封关运行以来,进出口总额从2011年的89亿美元,跃升至2016年的482亿美元,辐射范围从郑州拓展到整个内陆和全国,已成为苹果手机中国市场分拨中心。航空港实验区已建成肉类、活体、水产品、鲜切花、鲜果等多个口岸,成为我国内陆种类最全、效率最高的口岸体系。2016年空运进口南美水果占全国70%以上,成为全国重要的鲜活产品集散地。作为我国首个获批建设的进口肉类指定内陆口岸,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可实现每天1200吨、年40万吨的业务量,规模及功能在全国所有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中位居前列。作为我省唯一的“一站式”口岸通关服务平台,河南电子口岸平台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及对全省特殊监管区的统一领导和通关流程全覆盖,效率提高50%以上。口岸作业区实现“区港联动”,时间成本节约2/3,2016年共监管货物17.91万吨,货值606.39亿美元。
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全省改革创新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作为全省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航空港实验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工商登记改革,实施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注册资本认缴制”“电子营业执照”等创新。航空港实验区成为我国内陆首个人民币创新试点、第三个引智试验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三证一章”“五单一网”“主审法官制”“主任检察官制”及商检“两证合一”等改革创新。2016年,市场主体新增4502户,增长20.3%;注册资本新增226.2亿元,增长62.1%。“以体制机制创新‘一优带百通’,航空港在多个领域率先突破了我省与国际规则和国内先行地区存在明显差距的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出了为全省改革创新探索趟路的积极作用。”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如是评价。
城市承载能力快速提升,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区域。总面积超15平方公里双鹤湖海绵新城区正加快建设,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场和综合管廊在内的地下城市综合体主体已完工。截至2016年年底,全区通车道路总里程303公里,建成桥梁35座,累计投入136亿元。区域内供水、污水处理、电力、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已实现全覆盖。2016年新开工村民安置房建设927万平方米,累计开工面积1534万平方米,累计竣工面积270万平方米,回迁村民51574人,今年一季度安置房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20.9亿元,完成计划的97.17%,已成为我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区域。同时,航空港实验区坚持以建设“绿地—碧水—蓝天”园林生态城区为目标,加快生态绿化及水系建设。2016年,新开工绿化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目前,园博园建设正在快速推进,安徽省马鞍山市展园已顺利完工,成为园博园室外展园中首个竣工的城市展园;土方工程、电力及通信管网基本完成。建成区基本形成大生态、大浓荫、大园林的城区绿化特色。
4.引领全省转型发展,航空港实验区抓机遇强龙头
“今年我们将紧紧盯住年度目标,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的引领地位。”航空港实验区管委会主任马健表示,要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20%。“面对良好发展机遇,港区人有信心、有能力圆满完成任务。”
撸起袖子加油干,咬定青山不放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一场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攻坚战正在这片热土上全面展开。
——主动融入和承接“一带一路”,全力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持续提升国际航空物流中心竞争力。今年,航空港实验区将积极配合机场集团,加快推进本土航空公司组建与航空货运货代企业引进,进一步拓展连接全球主要机场的货运航线和洲际客运航线,打通“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城市空中通道,加快形成覆盖全球、高效连接的客货运网络,推动郑州机场迈进世界主要货运枢纽行列。全力推进迎宾大道地面工程、西货站等机场二期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全部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郑州机场的保障能力和集疏能力。全面做好高铁南站、“米”字高铁、机场至高铁南站、机登洛城际铁路建设,启动高铁南站快运物流基地规划建设,积极开展空铁联运试点,助推郑州打造国际性枢纽城市。
——全力推进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助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继续以“八大产业集群”为抓手,聚焦高端产业,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方位开展精准招商,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突破50个,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进一步深化与富士康的合作,争取富士康手机扩产增量,加快富士康相关产业在我省集聚;全力聚焦非苹手机产业培育,在抓好现有智能终端企业爬坡增产的同时,力争30家在装修企业尽快投产,确保全年新签约非苹手机项目15个、入驻手机企业总数超过200家、投产企业约60家,全区非苹手机产量达到2亿部;强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推进航空物流、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电子商务等产业集聚,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发展。
——加快推进开放创新,打造河南最大的开放品牌。今年将加快推进植物种苗口岸和河南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申报建设;加快推进冷链物流产业园区核心区规划建设,延长拓展口岸上下游产业链条;不断促进口岸平台与枢纽、物流、贸易联动发展,提升口岸吸引力、辐射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方面,将紧抓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挂牌机遇,同步实践复制河南自贸试验区政策,全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全面实施政府办事“单一窗口”模式。充分用好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的政策优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以园博会为契机,快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持续提升宜居宜业新风貌。将以园博园建设为契机,以“四大片区”为载体,以双鹤湖公园、园博园、高铁南站、综保区三期“四点”为支撑,尽快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将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航空新城、国际新城,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启动国际教育中心、医疗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的规划论证,加快使领馆区的申报与配套国际化社区等设施建设,提升国际化程度。同时以园博园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生态绿化建设,确保园博园9月建成开园,力争全年新增绿化面积320万平方米,努力将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全省生态最好的区域之一。
“总理的到来,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张延明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作为全省最大的开放品牌和带动全省融入全球经济循环的战略平台,航空港实验区将紧紧围绕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加快转型发展,切实发挥航空港实验区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转型发展促崛起,化茧成蝶谱新篇。郑州航空港,正高昂龙头,跃马扬鞭,奋力前行!
河南日报郑州分社特别策划
责任编辑: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