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聚才计划”5年斥资40亿 打造智力引擎
编者按: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河南人才工作紧紧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战略任务,落实人才规划、注重政策创新、推进人才工程,着力营造了重才、爱才、惜才、用才的社会氛围,精心构筑人才活力竞相迸发的环境,人尽其才、用当其时、才尽其用的氛围正在中原大地形成。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我省各地,采访我省人才工作的新思路,取得的新成效、新进展。 “‘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约翰·卡萨达教授的工作室设立一年来十分活跃,不仅为实验区的战略发展谋划指导,还全力为实验区的对外国际合作引线搭桥。”8月24日,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11月郑州航空港引智实验区获批,成为引进海外智力最高的国家级平台,吸引了众多国外一流人才和团队服务中原发展。 在郑州高新区,记者了解到,这里进驻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安浩云,其团队已成功研发出6个抗肿瘤、抗病毒一类创新药物,拥有46项发明专利;引进的国家“万人计划”、省“百人计划”专家李冀,创办了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已打破国外垄断,研发出适用于中国市场的商用无线超宽带定位产品……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高速发展中的郑州求贤若渴。近年来,郑州市通过设立引才引智专项资金、搭建航空港区“临空经济”平台等方式,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目前全市有各类领军型优秀人才近5000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0余人,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5000多人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当前,郑州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升级换挡、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引进培育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关乎郑州未来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全局。”郑州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刘华安介绍说,为此,今年5月,郑州市委、市政府根据郑州市战略性支撑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打造全市人才政策升级版,制定出台了《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等“1+7”政策体系,以“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为主抓手,推出郑州市历史上含金量最高、分量最重、最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这个“聚才计划”的胃口有多大?据了解,郑州市将在5年内斥资40多亿元,紧紧围绕郑州市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引进1000名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紧缺人才,100个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培养200个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创业企业家;汇聚50名左右“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省“百人计划”专家等国内外顶尖人才。 政策创新的系统性,是“聚才计划”的突出特色。在引进方式上,从过去“政府主导、个体引进”为主向“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项目带动、注重效益”转变;在引进范围上,从单纯人才引进向人才与产业、人才与项目、人才与科研成果紧密结合转变;在政策布局上,从过去“单一化”政策体系向“系统性”政策体系转变;在激励政策上,充分整合资金力量,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和放大效应;在培育方式上,从注重引进向引进与培育、服务与管理并重转变;在服务体系上,从“粗放联系”转向“量身定做”。 围绕聚才留才,郑州市专门设立了“智汇郑州黄金十条”,从产业化扶持资金资助、资金金融支持、上市融资奖补、科技支持、用房支持、生活服务及其他支持政策等共10个方面出台34项具体激励政策。其中,对于特别重大项目、团队,以及“偏才”“专才”,均可采取“一事一议”,项目最高可获得1亿元产业化资金资助。刘华安表示:“我们要用系统化、全方位、高集成的人才政策,全力打造驱动郑州发展的人才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