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老百货”的流金岁月 看曾经的“富人街”

29.10.2015  07:43

  郑州,是个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貌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郑州的百货行业亦是如此,古老而现代,承载着一代代商业精英的梦想和希望。

  每逢三五成群的“老郑州”相聚,只要聊起当年“老百货”的典故和流金岁月,个个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大同路,曾经的“富人街

  提起大同路,郑州人无人不晓。说起“富人街”,知者(特别是年轻人)恐微乎其微。生长在郑州70岁以上的老人大都知道“富人街”就是大同路。

  “清朝末年,大同路刚成路的时候,也是一条尘土飞扬的路。1905年清政府设郑州为商埠。不久,陇海铁路通车,与1897年修筑的卢沟桥至汉口的铁路相交于大同路西口,是火车轮子为这条路洗刷了尘埃,带来了无限商机。”曾担任过郑州百货公司保卫科长78岁的李海振先生激动地说道。

  其实,早在民国初期,大同路就有了 利兴面包房、鸿兴源糕点房、长发祥、瑞丰祥呢绒绸缎庄、北京达仁堂药店 等商号。1934年,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大同路开办橡胶制品商店、国货公司。同年,著名爱国商人刘桂勋等创立的国货公司在大同路开业。到1936年,大同路上已经商铺林立。其中经营五金、布匹、绸缎店铺有52家,日用百货店70余家,银号、金店16家。一瞬间,大同路繁华似锦,成了商人的“摇钱树”,老百姓的好去处。因此,当时郑州的市民把大同路称为“富人街”。

[作者:    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