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18.01.2015  11:26

2014年坚实走过,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三大主体”工作成效显著,郑州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望三年的发展变化,数字是最直接的表达。本报推出“三年大盘点 数字看发展”栏目,通过一组组数字折射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坚实成果,折射百姓共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真切感受和幸福生活。

核心提示

2014年最后一天,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全线通车,市民去东区又多了一条快捷通道。

“以前去东区要从姚寨路绕到黄河立交,现在开车走红专路下穿隧道,不到1分钟就能到达龙湖外环路,可以省十几分钟时间。”市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感受到了便捷,但不少市民也许并不知道,在该隧道施工过程中,由咱郑州企业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矩形盾构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采用矩形盾构施工,道路不用开挖,对人们的正常通行、周边环境影响小,而且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其实“郑州造”矩形盾构的大显神威只是我市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惠及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三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数据最有说服力:201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2806.7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10000件、6300件。2012年、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9%和21.3%;全市专利申请量同比分别增长47.5%和24.4%,专利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47.6%和14.4%。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5886.1亿元,同比增长17.3%;实现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1533.1亿元,同比增长20.3%。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23000件、12000件,同比增长13.5%和增长15.7%。

三年来,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11年的56%增加为2014年的59%,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已成为我市调结构、促转型、稳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点。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在加强自主创新顶层设计、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不无关系。

三年来,我市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08项。全市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12家。国家审协河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中科院过程所郑州分所等服务科技创新的国家级机构迅速落地郑州。

由于综合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郑州市先后进入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行列,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