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社区托老站叫好叫座 房源短缺成发展绊脚石

17.10.2015  09:54

  细心的女儿进门先看今天啥饭

  上班前,先送老妈“入托”。

  □记者蔡君彦文许俊文摄影

  核心提示|一大早送去,下班再接回来,一日三餐有人照料,郑州市民王女士自从把老妈送到千米外的社区托老站后,也不再愁老人年龄大无人管,母女俩的生活都“舒坦”多了。

  随着老百姓在家门口养老需求日益增加,郑州市的社区托老站数量也顺势增多,可眼下合适的房源难寻,却是业内人士面临的最大尴尬。

  镜头 家中老人无人管女儿上班前先送妈入托

  “手机拿了,钥匙也拿了,好,咱出发吧。”昨天早上6时50分,郑州市秦岭路与棉纺路交叉口附近一栋居民楼上,王郑兰帮老妈郑玉英检查完随身带的东西后,便拉着老妈的手出了门。

  一轮太阳刚刚升起,她骑电动车带着老妈,驶出家属院大门,汇入路上熙熙攘攘送孩子上学、赶着上班的车流中。

  “这是啥路口?”“棉纺路。”“这是啥路?”见老妈迟疑,她忙提醒:“岗坡路。”……一路上,途经三个路口,她一遍遍让老人加深印象。

  大约10分钟后,母女俩的电动车驶入中原路秦岭路西南侧一居民小区,把老人送到郑州晚晴养老集团海森林(资料  图库)社区托老站,这里,距离他们的家约1公里。

  该托老站位于一楼,由几套民房整合而来。客厅里,开着电视,几位全托的老人看着电视等开饭,工作人员热情招呼着:“来得刚好,马上吃早饭。

  郑玉英是日托,白天在这儿,晚上回家,在这里也有她中午休息的床位。径直走进屋,她乐呵呵地和同屋的86岁何老太太打招呼。经过几天相处,她们已成好伙伴,同屋就餐,一同聊天。

  这是王女士第四天去送老妈“入托”。“之前找了很久,才在家附近找到合适地方。”看老妈在这里吃住都习惯,也开心,她心里踏实多了。

  “我妈越来越健忘,让她自己在家我们不放心。”王女士说,父亲5年前去世,她和弟弟妹妹工作都忙,孩子也在学校住,怕老人独自在家一天太孤单,也吃不好。尤其是最近老太太接连做糊几次饭后,他们想想很后怕。

  打听到这里有社区托老站,她实地看后觉得不错,于是,每天提前起床,把老人送到这里后,再从郑州西郊赶往东郊上班。下班后,再来把老人接回家,感受天伦之乐。

  “人家送孩子上幼儿园,你送老妈去托老站。”女儿送自己“入托”的路上,这位在小学任教30多年的老太太笑着感慨。

  薛彩敏是该托老站的站长,从事养老工作多年,她明显感受到社区托老站给养老带来的变化:“离家更近,家人来看着方便,老人在这里也不孤单。

  据薛彩敏介绍,该社区托老站目前有床位32张,流动性相对较大。目前在这里接受托老服务的22位老人中,大部分是全托,像郑玉英一样日托的老人,占少部分。

  由于离家近,即使不能天天被接回家的全托老人,也能感受到另一种“福利”,家距离托老站只有二三百米的魏老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工作人员说,“他家人买菜途中就能拐来看看他。

  魏老先生因为突发脑梗后,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儿需要照顾几个月大的外孙女,独生女儿还要上班,家人实在顾不过来,就把他送到社区托老站。不过,家人也经常来探望,通常,魏老先生的老伴抱着外孙女出来买菜,都要拐来看看他,家里做啥好吃的,也经常给他送过来。此外,何老太太、蔡老先生等老人,子女的住所离这里都不太远,经常来探望,也让老人更有守着家养老的感觉。

  趋势 社区养老需求大全市城区托老站有231家

  随着老百姓在家门口养老的需求日益提升,大河报走访发现,郑州市的社区托老站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秦岭路与农业路交叉口附近正商明钻(资料  图库)社区托老站、桐柏路与西十里铺交叉口附近南陈伍寨托老站、中原西路阳光花苑(资料  图库)小区社区托老站、国基路沙门村附近金印阳光社区托老站,三全路与丰庆路交叉口附近安泰社区托老站,金水路与京广快速路交叉口附近京沙社区托老站……

  “社区托老,是养老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主要趋势。”郑州市民政局老龄办主任段玉田表示,目前,包括“银龄之家”在内,郑州全市位于城区的社区托老站有231个,数字还将进一步增加。

  段玉田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社区养老更加符合老年人对家庭、对社区的共同需求,一来,离家相对较近,方便家人常来照顾、探望,二来,很多老人也希望就近守着家养老,于是,社区养老,就成为连接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的纽带。

  “发展社区养老,是我们今后的主要方向。”郑州晚晴养老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社区托老站犹如把老年公寓微缩以后,搬到社区,由一个点,辐射服务到周围的“”,也可以以此为基础,对不愿意离开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而这些社区托老站提供的服务,也更加丰富多彩。郑州市金水区金夕阳家园托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孙艳红介绍,在他们联合社区开设的社区托老站内,为老人提供就餐服务,也提供打牌、看书、喝茶等多种方式,还可以发挥余热当志愿者。仅就餐而言,方式也很灵活,有的托老站根据老人口味统一配餐,有的为老人提供DIY厨房,老人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自己做,也可以随意搭班儿组合,一起做一起吃。

  问题 养老用房成难题没有专门的部门来协调

  老百姓对社区托老站有需求,业内人士也铆足劲儿,可想为社区托老站找个合适的房源,成了绊脚石。

  从事养老业近十年的樊先生举例说,郑州市棉纺路上有一新建高档小区,社区愿免费提供用房,让他所在的社会组织去开办社区托老站,可他们发现,由于房屋通风不好等问题,根本无法让老人在这里居住。

  樊先生说,相对于机构养老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社区养老要“轻巧”不少,业内人士更愿投身其中。可是,找合适房子成为不太好迈的一道关,因为老年人的身体等特殊状况,使得社区养老用房,对无障碍通道、消防设施甚至电梯能否进担架等“适老化”设施,都有更高的细节要求。加上小区房屋结构都是按照普通家庭户型设置,规模较小,需要打通或改造才能使用。眼下,通过与办事处或社区合作,由办事处或社区提供用房,委托经营,或者租赁房屋,是解决社区托老站用房的主要途径。

  如何解决社区养老用房?记者采访郑州市规划局等部门获悉,对老旧小区而言,可以通过与就近小区合并功能的方式来解决;在新建小区,要开发商牺牲利润提供足够的养老服务设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强制性提前介入,从源头上来加强制约。比如,开发商拿地、建筑规划的初期,就按照以一定比例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来把控,建成后再交付使用的话,就很方便。随着相关规定逐步得到落实,社区养老用房难题也会逐步得到解决。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牵扯到的部门多,没有专门的部门来协调,从源头到最后不能有效把关,就容易“无解”。此外,政府部门也需要给予支持养老的相关企业或社会组织一定的优惠或补贴,让大家更愿意做,才能做好。

  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老年人2亿多,其中高龄、失能、失智等需要照顾的老人约有4000万,养老床位短缺现象普遍存在。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时,曾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从2008年起,郑州市各区开始实践社区养老模式。

          (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