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民办小升初阶段性评价结束 名师点评真题

05.07.2016  13:09

  □记者 谭萍

  核心提示│郑州市区民办小升初综合素质阶段性评价刚结束,评价题就成为热议对象。和往年不同,今年,郑州市区民办初中采取“联合评价、成果共享、自主录取”的办法,在评价材料的选择和评价工具设计上,由原来学校自行组织,完善为民办初中学校联合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那么,今年郑州市区民办小升初评价真题到底怎样?大河报记者为您揭开神秘面纱。

   评价题目如何,听听专家说法

  7月2日上午11点,郑州市区民办小升初综合素质阶段性评价结束。走出评价地点,不少学生向父母反馈,题不难,挺有趣。不过,也有学生感觉题目不好答。

  那么,今年郑州市区民办小升初综合素质阶段性评价题目出得怎样?大河报记者请来三位业内人士和专家进行点评。

   语文:样式“”、观测点“”、标准“

  王白云:特级教师

  在中国,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也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以评价彰显教育的新导向,是审慎而策略的举措。而这,正是这次评价带给我的感受。

  此次评价的内容基于学科而不拘泥于学科的表面特征,基于能力而更关注“元能力”的发展趋势。“基础与天赋”、“思维品质与能力”、“学习能力与创造性”成为评价内容考查学生的三大层次。一方面不放弃对学生知识积累的考查,另一方面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观测。

  小升初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有三大特点,第一,更适合趣味性游戏而不是机械的提问。第二,思维处于“联想与想象”重点发育的阶段。第三,从形式模仿趋向自主学习。此次评价关注学生的心智特点,以三“”为评价内容特征,一是评价内容的样式“”,以图画、故事、游戏等提问形式,吸引学生在情境中愉快思考,在“现实”中轻松答问。二是评价工具的观测点“”,任务的形式表面上是传统的填空、阅读、写作,但是无论是字词,还是“常识”,大多综合学生的多种能力,只是有所侧重而已。三是评价标准“”,不是单纯以“”、“”来量化学生的水平,而是在评价任务中设置空间,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有较为充分的表现空间,以呈现学生的不同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