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未管所服刑孩子给父母洗脚 父母哭成泪人

28.11.2017  21:58

28日,150名正在河南省郑州未成年犯管教所(下称郑州未管所)服刑的孩子们,通过给父母洗脚的方式,向家长表达了忏悔之心。这是该所“‘3+1’教改模式”的延伸实践活动之一,来这里之前,这些家长已经听了两天国学课,而同样的国学知识,正在服刑的孩子们也已学习了三年之久。(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冬季的严寒也抵挡不住亲人相见的脚步,150名家长来到郑州未管所,和正在服刑的孩子来了一次特殊的亲密接触。见面之前,孩子们用精彩的国学朗诵和手语舞表演,赢得家长阵阵掌声。“是我没教育好孩子,让他迷失了方向。”在分享环节,小欣的妈妈声泪俱下。她说,自己听了国学课,一直在反思,“我要努力学习,等儿子出来后,让他看到一个出色的妈妈。”

“妈,我错了,对不起!”母亲话音刚落,小欣哭着跑到妈妈身旁“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母子俩抱头痛哭。

短暂的分享之后,家长们来到习艺楼大厅,坐在小板凳上,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盆盆温热的洗脚水。

“儿子,妈妈在这儿!”18岁的小璇向着熟悉的声音跑去,还递给母亲一封亲笔信,可母亲激动地手一抖,信掉在了洗脚盆里,坐在一旁的父亲赶紧拿出纸巾,夫妻俩边哭边擦拭着儿子写给他们的信件。

“妈,你别哭,明年我就出去了,我会好好孝敬你和爸。”见到儿子小雨,母亲哭的泣不成声,说啥都不肯让孩子帮着洗脚,见面时间很短,而小雨嘴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爸妈,我不该给你们吵架。”

人群中,有位年过7旬的老人格外显眼,她是龙龙的奶奶。龙龙从小被奶奶拉扯大,服刑两年来,祖孙俩从没见过面。“我妈身体不好,可老人家太想孙子了。”龙龙的父亲说,他们一家五口人,从信阳来到郑州,“见到孩子心里就难受。”看完龙龙平日的学习笔记,父亲很欣慰说:“孩子真的长大了!”

还有两个正在服刑的孩子长得特别像。“他们是双胞胎,今年年初犯了事儿,刚到这里。”见到记者很吃惊,一位监狱民警赶忙解释,前段时间,也是巧合,兄弟俩已离婚的父母同一天来未管所看孩子,结果刚见面他们就大吵起来,连孩子都劝不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

据郑州未管所所长晋国营介绍,“3+1”教改模式,指的是“监狱+家庭+社会爱心组织(尤其是爱心企业)”,“3”针对服刑人员“1”指合力教改。三年来,在国学熏陶下,服刑人员在德行素质上有了很大提升,违规违纪率每年都下降50%。

晋国营说,前年起,郑州未管所联系企业,邀请他们真正了解这些改过自新的孩子,如今,已经有不少孩子通过这种途径走上了工作岗位。

参加活动的邓州籍在郑创业的企业家们也表示,听了孩子和家长的肺腑之言,掉了好几次泪,“我们打算力所能及帮助改过自新的孩子们,让他们有活干,过上好日子。”

当天,爱心企业还给郑州未管所的服刑人员捐赠了学习用品和国学学习材料。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