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救助站遇尴尬事 有人报假身份一住好几天

10.12.2014  19:55

郑州市中原区救助站准备好空调和棉被,严阵以待备战降温天气

今冬,郑州市形成从政府部门到基层社区昼夜轮值巡查制度,发现露宿街头人员即予以相应救助。

东方今报记者昨日从郑州市民政局获悉,今冬截至12月5日,已救助4693人次。郑州市有的区救助站成立不久,而他们在摸索运行中还发现,被救助者身份难核查、重复救助以及被救助者不愿到救助站成为难题。□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赵丹/文

张晓冬/图

【数据】

今冬已救助4693人次

8日下午,郑州市金水区救助站位于文化路与黄河路交叉口西南角的“接待点”,工作人员洪先生正整理救助情况表。

情况表上详细记录了救助情况。如,11月10日,在杜岭街金水河桥下,发现两名需救助者,将一名20岁的云南人送进救助站,对另一名南阳来郑州求医的人,劝导并提供棉被1条;11月12日,在大石桥下,发现一名拾荒人员,偶尔在桥下露宿,经劝导但对方不予沟通;11月15日,在纬五路与经二路交叉口,发现一名来郑求医的人员,偶尔在外露宿,经劝导并提供棉衣一件……

而在管城区救助站,同样详细记录了从启动救助工作以来至今的救助情况。记者探访时,该救助站无受助者居住,据工作人员透露,有的求助者接受了御寒物资,自行离开。

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显得比较忙碌。工作人员出示了一份摁有受助者指印的表称,有一些入住人员外出有事,晚上还会返回。外出和归来均需摁指印。

东方今报记者从郑州市民政局获悉,今冬郑州市从启动救助工作以来截至12月5日,已救助4693人次。该统计数据,包含郑州市救助站救助人次在内。

【尴尬】

身份核查难 有的报假信息

自2012年起,郑州市各区建设救助站开展冬季救助工作。几年来,负责这项救助工作的工作人员也发现不少难题和尴尬。

8日上午,郑州市二七区救助站,一名中年男子正在房间内休息。他告诉东方今报记者,自己腿有残疾,常流浪在郑州,今冬已经是第二次进入救助站。该救助站站长许伟锋透露,据这位受助者称自己两岁起就失去双亲,流浪在郑州。住进救助站,这位中年男子解决了吃住困境,但是让工作人员为难的是,他无身份证,无法核查身份。“他说是新乡人,但是听口音不像,推测是假信息。”工作人员称,准备对他进一步劝导做工作,好提供对应救助。

说到重复救助现象,郑州市中原区救助站站长李怀玉也有感触。他拿出一个广州相关部门出具的通知单称,前不久,广州相关部门遣送回来一位受助者,对方给提供了广州到郑州的车票。按说郑州这边应该很快能提供相应帮扶,但郑州这边多渠道了解到,这个人老家在湖北,是因为南下广州做生意失利才流浪的。

二七区民政局一位曾借调到区救助站的女工作人员感慨,区救助站成立以来,救助对象复杂、人员难管理、重复救助、身份无法查清等问题摆在面前。

【现象】

重复救助多 有的一住好几天

东方今报记者于8日上午探访二七区救助站时,还发现有一位78岁的老先生。他自称姓李,年轻时常年在郑州做厨师工作,无儿无女,现在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亲人可以依靠,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流浪。

据救助站站长许伟锋透露,他们已经和老先生老家的村干部取得联系,核查了他的身份,但是老先生想让解决长期安身之处,比如回当地敬老院,在尚未协调成功之时,只能让老先生先住在这里,以免其再次露宿街头。

许伟锋发现,有些有困难的知道救助站地址时,也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帮助,工作人员会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相应帮扶。

说到重复救助现象,郑州市金水区救助站工作人员洪先生也有感触。他称,前一阵辖区工作人员夜巡时,在紫荆山附近发现有露宿街头的人,“掀被子一看是老熟人”。原来,这个人各方面都正常,前一阵曾接受救助,也表示有能力不露宿街头,但是隔几天又露宿街头。“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咱不能让他露宿街头,只能再次劝导”。

管城区救助站工作人员周先生也表示遇到过反复救助的情况。“有些是等活的零工,不是民政救助对象,但碰上会提供物资或劝离”。

无奈

目的为找活怎么劝也不到救助站

金水区救助站工作人员洪先生说,他们曾在优胜路附近发现两名残疾人长期在外露宿,经市、区巡查人员多次劝导,他们仍不愿前去救助站。

他们平时在郑州以卖气球为生,如果天气下雪很冷会考虑去救助站,还考虑返回漯河老家。”洪先生称,救助工作首要原则是受助者自愿,遇到这种坚决拒绝接受救助的,只能先救助棉被等物资,还需要反复劝导。

二七区救助站站长许伟锋分析,受助者之所以不愿意到救助站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救助站管理严格,如不许抽烟、喝酒等,有些受助者觉得受不了约束而不愿前往。

郑州市中原区救助站站长李怀玉透露,工作人员在国棉三厂门口曾发现一位伤残人士露宿街头,经反复劝导仍不愿意到救助站,无奈向其提供了棉被。“在劝导类似‘职业乞讨’人员时,救助工作尤其困难”。

郑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区临时救助站通过几年运行,摸索出来一些经验,一边细化一边完善,相信今后会更专业、更规范。

(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