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新词|郑州德化街被国家点名,未来不仅是“逛吃”

23.07.2020  15:10

 

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条代表性的步行街。在北京叫做王府井,在上海叫做南京路,而在郑州,这条街叫做德化街。它们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见证了城市的繁荣。

而如今,许多城市的步行街却陷入了发展的窘境——本地人不爱去,外地人去一次就不再想去。

2018年年底,商务部在全国启动了11条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这其中,南京夫子庙、西安大唐不夜城等5条步行街已被商务部命名为“全国示范步行街”。作为第二批试点单位的郑州德化街,下一步的任务当然是早日跻身这一行列。

进入试点后如何提升?不妨看看国家给首批试点圈出的五个重点。一是街区环境,既保持建筑原貌,增加文化底蕴,又增加绿化休闲空间,一句话,好认、漂亮。二是商业质量,一方面引进国际大牌,打造“首店经济”,另一方面要保护好咱的中华老字号,让地方特色品牌叫响世界。比如说郑州德化街上,老蔡记的蒸饺就是很多郑州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三是文化特色,提起南京夫子庙,秦淮灯影便仿佛浮现眼前,来到西安大唐不夜城,就一定要去看看美丽的“不倒翁小姐姐”。每条步行街,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家符号。另外两点则是智慧街区和体制机制,5G的覆盖、数字技术的应用让顾客体验更便捷,而体制机制的健全则让营商环境更佳,商户和宾客都更放心。

步行街的提升改造,不能只停留在这条街巷上。作为一个区域乃至一座城市的商业中心,步行街与它所处的城市共生共荣,休戚与共。著名的步行街是一座城市重要的窗口,外地人往往会通过这里形成对城市的初印象。城市的气质也会从多个层面渗入街巷中,塑造出步行街的独特气质。

首批试点的11条步行街均位于城市核心位置,第二批入围的德化街亦如此。百年前京汉铁路的设站带来了郑州最初的繁荣,陇海铁路在此形成十字交叉奠定了郑州作为中国铁路心脏的地位。火车站是现代郑州发展的圆心,南来北往的客商也让离车站不远的德化街逐渐演化成店铺林立的商业街区。

寸土寸金之地的提升改造从来不易,但郑州有决心,也有全局的规划。“中部优起来”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激发老城区活力,彰显中原文化魅力。规划的32个城市建设核心板块中,二七商圈便是其中之一。有整体规划的加持,相信德化街会愈发有气质。引领消费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正是国家开展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的目标。别忘了,郑州已经正式提出要竞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条叫得响的步行街不可或缺。

在这个全民网购的时代,只有建立起新的消费业态,为人们提供更多精神的享受,才能让“逛街”重获吸引力。(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晨 黄岱昕/文 王坤源/制图)

【责任编辑:牛尚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