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清空一家医院!独家专访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看看病患大转移背后的故事
河南商报记者 宗雷 实习生 杨雪情
凌晨5点,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任乔伍营站在市六院的大门口,给穿着防护服的急救人员鼓劲:我最亲爱的战友,拜托你们,你们辛苦了!
疫情爆发后,这位急救老兵再一次领着勇士冲锋一线,和982名急救人员跟“病毒”抢时间,完成最关键时刻的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大转运。
“我们这个队伍如果快一点,可能离我们的胜利就会近一步。”乔伍营说。
如此高效的转运是怎么做到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河南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乔伍营,听他讲述他和982名急救勇士的这些天。
紧急调配93辆急救车,两天时间清空一家医院
7月31日凌晨,乔伍营接到上级领导电话:马上来六院!乔伍营心头一紧……随着6点22分,郑州发布通报的最新情况《关于郑州1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情况的通报》,郑州新一轮的疫情进入大众视野。
南下援鄂,北上援冀,乔伍营一直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
在协调论证会上,乔伍营第一时间跟上级领导汇报的思路,成了郑州快速控制疫情的决定性建议。经过多方前期准备工作,中午12点多,乔伍营带着团队开启了第一次转运。“发现感染源,最短时间内转移病人,是对病人负责,也对医务工作者负责。”乔伍营说。
每一次转运,第一辆车上永远有乔伍营的身影。他说,得把路蹚平了,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家才能尽快开展好工作。
这是一场硬仗,乔伍营和团队打赢了,在2天时间内,把医院清空。困难可想而知,为了更快捷地转运病人到其他医院,一次性动用了93辆急救车。截至8月8日,派出救护车343辆,急救人员982名,转运1378车次……
“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而我们就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刀尖上的舞者,生命的摆渡人。“他说。
如此高效的转运是怎么做到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河南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乔伍营,听他讲述他和982名急救勇士的这些天。
号令:
“我们这个队伍如果快一点,可能离我们的胜利就会近一步。”
河南商报记者:您第一时间有哪些部署?
乔伍营:疫情发生之后,我们作为省会郑州的医疗卫生应急机构,首先是召开会议,组织专班,培训人员,设计操作流程,确保转运病人科学有序。
郑州这次疫情是本土医疗机构的感染传播,也可以说,给我们来了一个新的挑战。
我们这个队伍如果快一点,准确一点,可能离我们的胜利就会近一步。
大量患者、病人家属、医护人员必须要离开被污染的环境,早离开一会儿,可能离病毒就会遥远一些。
河南商报记者:六院转运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如此高效完成这项任务的?
乔伍营:这次是我们动用车辆最多的一次,加上通讯车、指挥车、消毒车,一次动用了96台车辆。还要在较短时间,合理地、科学地把这些病人转走,是个大挑战。
根据病种,我们进行分类,根据病情轻重,我们派合理的车辆,可以说就是像拿一个地图一样,时刻监视着每个病人的去向和流向,把这些人摆渡出来,到安全的地方。
战斗:
“不管是患者在哪里确诊,我们都要第一时间寻找这个病人”
河南商报记者:在确诊病例转运的过程中,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乔伍营:只要一发生确诊,第一个任务就是摆渡。不管是患者在哪里确诊,我们都要第一时间寻找这个病人。他的环境不知道,条件不知道,这样给我们的安全也带来了极大挑战。
比如说穿防护服,会不会被刮破形成漏洞;患者什么情况,是不是要从高楼往下抬等等都是未知数。
所以不管在哪儿,我们都是第一个去寻找他。
河南商报记者:转运中,您强调最多的是什么?
乔伍营:这几年来,我们通过参加武汉、河北的抗疫也积累了经验。积累了什么经验?那就是想去救人,首先要保证安全,否则的话就会造成二次伤亡。
负压车在户外流动,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制定了一套自己的院感操作流程标准,这一次在郑州疫情的具体实践中也得到了国家卫健委的充分肯定。
河南商报记者:在院感这块,会细致到哪种程度?
乔伍营:我们细到检查防护服的一个针眼,就到这种程度。
我们专门设置有质检员,防护服穿好之后队员之间相互检查,上车之前质检员还要检查,检查看有没有暴露的地方,防护服有没有破的地方,完全合格的话我们会在他的背上写一个“检”字,这样才能上急救车辆去运转病人。
河南商报记者:在转运的过程中,咱们还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乔伍营:我们的角色是多重的,我们是急救员,也是担架员,还是心理辅导员。
因为大家得了这个病后,思想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同志,需要安抚和一些心理的疏导。
感动:
河南商报记者:哪一次转运,让您印象深刻?
乔伍营:六院病患、家属往登封大转移那次。我从上午2点半接到指令,到第二天凌晨5点完成几百人的大转运,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天黑之后,我的心里压力更大了,心一直悬着!
天黑了,大家已经很疲劳了,安全问题要放在首位。看在大家实在是太困了,于是我下令,可以在高速路口靠边眯瞪一会儿。
“用我们的生命来完成转运”
河南商报记者:一起战斗的兄弟姐妹,哪些事儿让您觉得感动?
乔伍营:在转运中,一般情况下,患者要是能动的话,我们就要用手势、用眼神协助他一起上车。如果病人病情很重,我们该背还要背、该抬还要抬,当然,这样就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为什么知道有风险还要这么做?我们是患者的希望,这就是我们的职责,这也是为啥这支队伍叫做“刀尖上的舞者”。
8月初的郑州气温还是非常高的,我们的急救员都是在34℃、35℃下穿着不透风的防护服完成转运。
对每一个患者,我们都不会有丝毫马虎,交到我们手上,就是一个生命的嘱托,可以说,这是在用我们的手,用我们的努力,甚至是用我们的生命去完成转运。
河南商报记者:听说防护服只要一穿上就要到任务结束才能脱下?怎样解决生理问题?
乔伍营:因为在转运中不像在医院,穿衣服有更衣室都很规范。在户外换衣服,包括脱下来的衣服怎样消杀,条件都不具备。所以说我们穿上这个防护服就尽可能地把这个任务完成后再脱下。
生理问题这块,这一次我们有经验了,在下通知的时候,就说明了要带好尿不湿,这是要应战。
自豪:
这支队伍是一个英雄的团队
河南商报记者:如此高效转运,取得胜利的法宝是什么?
乔伍营:我们这个队伍从成立以来一直都是军事化管理,我们这支队伍是有信仰的,那就是救死扶伤。
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一直以来的口号就是,把时间让给车轮、把时间让给大夫,把时间让给病人。
我们军事化管理有铁的纪律,同时,我们以法律为准则管理这个队伍,如坚持例会制度,成立质量控制部进行考核等等。
从汶川地震到支援武汉,再到支援石家庄,这支队伍有一个历史背景,是一个英雄的团队。
除此之外,我们每年雷打不动的根据季节来进行演习。
所以说,应急队伍要是想打胜仗,必须得常抓纪律、常炼队伍,这样关键时刻才能拉得出、战得胜、打得赢。
河南商报记者:跟武汉,河北相比,在咱们家门口战斗,又有怎样的不同?
乔伍营:去武汉,我们能不能回来真的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在河北,我就能很自信地说,我是在打有把握之仗,用我们的智慧代表我们河南,代表我们国家把这个任务给接下来,给打赢。
在郑州这个战争,我们更得有决心、更得有信心把这个战役给它打好,不愧对于这个城市对我们的培养、组织对我们的培养,也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去检验我们院前急救队伍。
心里话:
“最怕哪一天做不好,愧对于人民”
河南商报记者:现在到家门口抗疫,您最想说点啥?
乔伍营:谈起来武汉也好,石家庄也好,谈起来汶川也好,我们都是作为河南人,是受国家和党组织的指令去救、去帮。
我觉着,只要是参加的人都是英雄,都是逆行者。
现在自己的家乡发生重大疫情了,我们更加地责无旁贷。
可以说前几天真的是整夜无眠,就怕哪一天做不好,愧对于人民、愧对于群众、愧对于“抗疫英雄”的称号。
【责任编辑:靳静波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