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民质疑治霾工作成效 各部门开会解答

23.10.2015  09:25

河南商报记者 宋晓珊

前天,河南商报微信公众号金水路观察推送的报道《郑州环保局长履新半年这样度过:每天都战战兢兢》,引发N多路粉关注。不少路粉问,郑州治霾下了这么大的工夫,为什么空气质量还是这么差?下一步,郑州市要怎么做?该怎么做?

这些问题,其实在10月21日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就郑州市政府贯彻落实《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情况专题询问会上都有解答。这个原本计划开90分钟的会,一直被拉长到了3个多小时。就是因为,太多人对霾这个问题已经忍无可忍。

我们尽可能翔实地将询问会上的“问答实录”整理出来,发布在“金水路观察”上,分享给更多的人。

焦点1

郑州市副市长:

完不成目标,干部要被处理

郑州市副市长张俊峰:郑州第一季度优良天数10天,二季度29天,三季度59天。跟去年同期相比少了38个优良天,因此任务非常重,但大气污染治理是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全民参与,每个人都有责任。

下一步,郑州准备对电厂超洁净排放,10个电厂预计一年内达标,达标后比现在排放量至少减少60%。对十五小企业、新五小重污染企业彻底关闭。

工地扬尘持续监督,道路加大吸尘作业。今年年底黄标车淘汰完毕,实现拆解。

接下来,郑州市政府将就具体行动目标展开督责,对完不成目标的,坚决处理一批干部、企业上黑名单。同时,再次呼吁大家公交优先、人人爱护环境,共享蓝天白云。

焦点2

环保局局长:

监测站点老化“每天都战战兢兢

郑州市环保局局长潘冰:10月18日,郑州市出现重度污染,经过分析研判,报政府同意启动三级应急预案。

郑州市城区有9个监测站点,其中一个是清洁对照,不纳入统计。8个站点时间长,设备旧,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不合理,重污染天气预判与监测数据有出入。目前郑州空气质量预报能力较差,完全是人工分析气象资料,心里很没底,每天都战战兢兢。

焦点3

城管局局长:

郑州推行“以克论净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樊少楠:道路清扫保洁和渣土运输方面有哪些措施,违反条例的行为处罚、查办了多少?

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新民:截至上周,共经济处罚7924万元,财政扣款5000多万元,渣土车查扣300多辆,相关区扣款400多万元。烧烤财政扣款和处罚1329万元。日监测、日考评、日通报,发到各县(市、区)。

郑州市的做法是,在治尘上由过去的扫马路改为吸扫联动,改大扫把为机械化,这些“机械化部队”每天对全市道路实施机械化洗扫水冲作业。

现代城市管理,没有机械化清扫是不行的,但机械化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在人行道、慢车道乃至背街小巷,就需要小型机械化和人工相结合。

实施精细化管理,变定性考核为定量考核。7月28日的全国环保会议上,中卫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以克论净”,今年8月份开始,郑州也借鉴了这种机制。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新民说,8月起郑州市也采取了这种机制,每平方米扫尘150克,不过现在已经降低到每平方米50克,未来会降到每平方米10克。

郑州开展了很多工作,但是一些背街小巷、次干道、城郊接合部、三四环之间、四环以外这方面工作还不尽如人意。

…… ……

这3个多小时的紧张问答,我们总结出两大问题——

问题1:郑州做了这么多工作,空气质量为何不见好转?

郑州市副市长张俊峰:需要全民行动、全民动员

在我们的治理下,郑州市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只有10天,第二季度有29天,第三季度有59天,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任务依旧很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全民行动、全民动员。

张俊峰在分析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时还提到:郑州市民尚没有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

问题2:下一步,郑州打算怎么与霾斗争?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白红战:媒体对正反两方面典型要敢于曝光

大气污染防治迫在眉睫。第一是全民关注。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蓝天白云,就心潮澎湃,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第二是约谈。作为被约谈的唯一省会城市,压力很大,面临限批。第三是领导分包。什么问题最严峻,领导最关注什么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有法必依。按照条例,防治要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政府主导,严防严治,全民参与。各媒体对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要敢于曝光。

大气污染防治务求实效,询问的都是重点,今后人大要动真格,持续监督。

郑州市副市长张俊峰:加大督政问责,对工作不力的负责人要追责

下一步市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采取的措施是——

工业污染方面,郑州市要进行电厂锅炉的改造;全市加大对十五小、新五小等企业取缔力度;工地扬尘治理继续提标升级;道路扬尘加大吸尘、清洗力度;年底前把12万黄标车淘汰完毕;加大督政问责,对工作不力、整改不到位的负责人进行追责;倡议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