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了!郑州市民为感谢"救命恩人",将感谢信刻在竹简上

10.01.2018  18:21

表达感谢的方式有很多种,写感谢信,送锦旗等都是最常见的。

可郑州人民医院普外二病区却收到了两卷刻在竹简上的感谢信,送信之人是该病区的患者家属赵女士。

她为何要将感谢信刻在竹简上,竹简感谢信背后又有着什么故事呢?且慢慢道来。

送古韵竹简感谢信,难表心中感谢情

1月9日上午,在郑州人民医院普外二病区(介入血管、小儿外科 ),患者家属赵女士走进住院部医办室。

只见她从两个精美的盒子中,取出了两卷竹简,缓缓展开后,交至该科室医生手中。原以为是印有古诗文的装饰品,可想不到,这竹简上竟是赵女士书写的感谢信。

为何要送如此用心的感谢信?这还要从赵女士家人住院开始说起。

去年10月份,赵女士14岁的儿子超超(化名)因肚子疼痛,到郑州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经检查被确诊为阑尾炎,保守治疗后,超超又恢复了正常。

但没想到,接下来超超多次发病,不久前,超超再一次疼痛难忍,被送到了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

看儿子痛苦,赵女士选择给超超做手术。当得知超超要从急诊科转到普外二病区时,该病区医生焦小平早已在电梯口等待。

“一出电梯,就看见焦大夫,当时我心里就一下踏实了。”赵女士后来得知,焦小平之所以等在电梯口,是他得知,超超是慢性阑尾炎的急性发作,且有反复发作史,加上偏胖导致内部黏连严重,疼痛难忍,第一时间见到患者,可以更快的进入治疗阶段,减轻孩子痛苦。

孩子疼痛难忍,赵女士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好在焦小平不慌不忙,耐心详细地介绍了两种手术方案,“分析了利弊,让我选择手术方式,这我还是头一次碰见这么耐心的医生。”焦小平的举动,也让赵女士的心理负担一下子降到最低。

更让赵女士想不到的,还有该病区的护理团队。“做完手术都晚上了,我第二天还上班,护士知道了就直接说让我回家吧,这儿有她们呢。”赵女士怎么也想不通,医护人员竟主动承担本该她承担的事,“刚做完手术很多事,没想到护士竟愿意担责,真让我特别感动。”话语间,赵女士眼眶已含泪,“好多感谢都藏在心里,没有写到信上。”

反复多次“堵门”问诊,医生竟每次都花20多分钟讲解

触动赵女士写竹简感谢信的,不止儿子超超这一件事。在儿子住院手术前,赵女士的丈夫王先生已经因突发头晕、麻木等症状,被救护车送至郑州人民医院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六病区进行治疗。

“我儿子阑尾炎不算大病,但我老公真是吓死我了当时。”赵女士说,丈夫当时被怀疑得了脑血管瘤,并不了解病情的她听到这样的词语,简直就像被雷击了一样,“俺孩儿那会儿也老发病,他爸还这样,我当时确实有点崩溃。”

为进一步弄清赵女士丈夫的情况,该院介入与血管外科会诊后,决定实施造影术精准检查一下。

就在做造影术前,丈夫的家人都劝赵女士将丈夫转到省级医院进行手术,并已经悄悄安排好了一切转院事情。赵女士也犹豫了,她决定找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侯国欣再问问。

“侯主任真是特别特别好,他那么忙的一个人,竟然给我从头到尾讲了20多分钟病情,就跟讲课一样,特别耐心…”赵女士听到了侯国欣的话后,回到病房内就将情况转述给了丈夫,并表示她不主张转院的想法。

可丈夫问了她几个问题,非专业人士的赵女士答不上来,为此,夫妻俩决定再一次找侯国欣,“主任都很忙,只能在他手术前和大查房结束后去找他,但找他的人真是很多…”

看见夫妻俩,这一次,侯国欣依照着检查的影像资料,又一次完整的讲述了一遍病情,而听完后,赵女士的丈夫当即表示就在这治。

“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但侯主任没有烦躁什么的,说话特别好。”造影检查结束后,侯国欣告诉赵女士,她丈夫的颅内血管仅属于中度狭窄,无需进行后续手术治疗,只需药物治疗、日常养护即可。

“我真是无以言表啊,在我最需要精神支撑时,医生都在给我建议安慰我,真是特别特别好。”赵女士说话时,语气异常肯定。

与郑医缘分颇深,借“新意”表达心意

之所以对郑州人民医院如此“钟情”,源于赵女士跟郑州人民医院的缘分。

“我从小就在这个医院看病,我儿子也是在郑州人民医院出生的,所以我非常信任这家医院。”赵女士说,她曾经也在国内著名医院就诊过,但只有在郑州人民医院,让她有遇到家人的感觉。

“医护人员对你都可亲,就连保洁阿姨都很好说话。”赵女士连连称赞,念念不忘,甚至成为她和儿子之间谈资的,就属那一次护士给儿子扎针的经历。

因多次输液,赵女士儿子超超的手上几乎已经被扎遍,而滚针的情况也不断出现,让超超的小手都不敢被人碰。

但做完手术后,必须要输液啊,这天护士过来给超超扎针,但怕疼的超超一直躲闪,护士就一边给超超揉手背缓解疼痛,一边跟超超聊动画片,几分钟后,针已经扎好了。

“真的,连我都不知道啥时候扎进去的,我儿子应该知道,但他说一点也不疼。”这一次次的经历,一次次被医务人员感动,让赵女士提起郑州人民医院,就连连说“好”。

也正是因为这些感动,在即将出院前,赵女士在儿子的病床上写下了两封感谢信,但想到常规的送锦旗太过俗套,且不能诠释住院经历,考虑再三后,赵女士决定通过“竹简信”这种文雅而又充满新意的形式,传达自己及家人的真诚感谢。

“孩子在住院期间学到了一个新词,叫‘医者仁心’,他内向,但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爱,才会说出这些话。”赵女士说,她也想借此感谢信让儿子懂得感恩,感谢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儿子也学国学,这个竹简感谢信将给他今后的人生带来正能量。”

关注河南一百度了解更多本地资讯

【责任编辑:钱艳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