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标准促规范 建机制重长远 郑州市局大力开展食品小作坊规范化整治

18.07.2018  22:43

近年来,郑州市局迎难而上、创新思路,提升小作坊食品安全水平,助推其实现转型升级,在食品小作坊监管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调研产业现状,建立监管台账。郑州市局组织县乡两级食品监管部门对辖区范围内所有小作坊开展拉网式摸底、登记,建立监管台账。经调查,全市共有食品小作坊1570多家,产品涉及豆制品、糕点、粮食加工品、方便食品、食用植物油、肉制品、淀粉制品等18个类别200多个品种,产业分布不集中,监管任务较重。食品小作坊普遍存在加工场地面积较小(200平米以下占80%以上)、生产设备简陋、加工环境卫生脏乱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观念落后、原料采购不查验、添加剂使用控制不严、质量管控不严等问题。

二是订立技术规范,夯实质量基础。针对食品小作坊存在的问题,郑州市局组织专家开展食品小作坊生产技术条件专项课题研究,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先后组织制订了多种《食品小作坊技术规范》。同时组织监管人员根据小作坊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食品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七项必备制度,并分别设计了相应的记录模板,发放给小作坊参照使用,为小作坊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升级提供帮助。

三是树立行业样板,提升行业形象。全市各级监管部门均成立了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协调解决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全市食品生产监管人员开展食品小作坊登记及监管知识培训,逐条讲解各类食品小作坊技术规范,重点讲解食品小作坊的选址环境、厂房布局、工艺规划、设备设施和管理制度等要求,为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和日常监管做好人才支撑。在各县区分别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几个行业各选择一家小作坊,集中力量打造样板。组织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分批次参观学习。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改造建成达标食品小作坊240家,每个县区都分别建成了可借鉴、可复制的食品小作坊示范单位,通过示范效应,树立了食品小作坊的新形象,食品安全管控水平稳步提升。

四是实施“五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工艺流程标准化:改造完成的小作坊都达到了工艺布局和生产条件的标准化要求(厂房场所清洁、工艺布局顺畅、是卫生防控有效、生产车间封闭),确保生产过程始终处于可控制状态。落实责任主动化:建立了小作坊自查制度,监管部门将其纳入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日常检查问题整改情况全部录入动态监管系统,链接到证书二维码,督促业主自觉落实责任,加大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生产技术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培训。管理制度规范化:小作坊食品安全管理、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包装贮运销售制度“六上墙”。“两书”(生产加工告知书、质量安全承诺书)“三证”(营业执照、登记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日常监督检查、自查整改 “八公示”。生产条件透明化:通过证书上嵌入的二维码,可查询小作坊资质、厂区环境、生产条件、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监督检查、产品抽检等信息,实现了生产“透明化”。管理方式科学化:规范生产现场,建立了可追溯体系。推行了记录有小作坊资质、产品、客户信息的生产销售凭证“一票通”制度,形成市场“倒逼”机制,有效规范小作坊的生产经营活动,压缩了无证“黑作坊”市场空间,使合法规范小作坊的产品销量和利润增长显著增加。

五是立足长远发展,建立长效机制。郑州市局建立健全小作坊登记制度、“一票通”制度,要求所有取得“登记证”的小作坊,统一使用全市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要求采购小作坊产品的单位,必须查验生产者的登记证,索取并保存“一票通”票据,切实做到小作坊食品安全自查有章可循,小作坊监管有据可依。同时建立了监督检查和抽检机制,市局定期督导检查,考核通报,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通过开展专项整治,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彻底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全市已依法取缔食品小作坊60多家。(郑州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