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八院护士讲述了自己的日常 挨打挨骂是常事

11.05.2017  08:11

 

 

魏记锋给患者剪指甲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宗雷 李肖肖  实习生 孙亚男 通讯员 席娜

一扇铁大门将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八病区与外界分成两个“世界”。

铁门里,住的都是警察或救助站送来的流浪、乞讨或“三无”人员。

因为精神异常,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自我控制,吃喝拉撒睡都得靠护士。

明天就是护士节了,河南商报记者带您一起去病区看看,了解一下护士们的日常生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接触】

他们不会伤害人,只是好奇

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外,坐落着一座独立的三层小楼。

二楼、三楼被铁栅栏围得严严实实,离多远都能看到,二楼栅栏里侧,有脑袋在动。有人会哈哈大笑,有人会通过栅栏缝隙朝外看,有人就站在栅栏跟前,一动不动。

这是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病房,医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这里收治的大部分都是流浪、乞讨或“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患者,大多是由民警或是救助站送过来的。

一楼是开放区域,一扇铁大门将二楼以上空间与外界分开,一把铁锁“坐镇”。

昨日上午10点,河南商报记者来到该病区。一位戴口罩的男护士过来打开门,记者刚一入内,一位患者立马走了过来,这名中年男子皮肤黝黑,不说话,只用眼睛直勾勾地盯人,并跟着记者。

“没事啊,你赶紧回房间吧。”男护士劝他,又赶紧跟记者说,他们不会伤害人,只是好奇。

男护士叫魏记锋,是该病区的主管护师,今年32岁,在市八院工作13年,在该病区工作近10年。

【日常】

喂饭、洗澡、换衣服

有时还要带患者去大小便

一上午,魏记锋忙得脚不沾地,给患者剪指甲、测血压、发饭,等等,好容易闲下来,还得登记患者的状况。

除了日常的护理,魏记锋和同事会把当天要做的事儿一一记下:××只能吃流质食物,××该做检,××出院,等等。

11点,魏记锋起身到一间病房里,患者没有名字,魏记锋喊他编号“474”。被送到病区的人,没有名字,没有年龄,没有任何信息,医院为了方便管理和治疗给药,会给他们编号,这个号码会一直跟着他们,直到从医院离开。

“474”不说话,看到魏记锋来了,从床上坐了起来,跟着魏记锋来到厕所。

“474”是两个月前被民警送来的,当时是魏记锋值班,给他洗澡、换衣服、剪头发、刮胡子、剪指甲等。

当时的“474”身上积了一层厚厚的污垢,头发、胡子长了有十几厘米长,大小便都不知道,必须由护士按时带着去才行。

魏记锋说,照顾这些精神异常患者,得永远提着一口气,有些患者不吃饭,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喂他们吃进去,而有的患者吃饭没个饥饱感,要让他们吃但又不能让他们多吃。

【担心】

挨打挨骂是常事

最怕患者“一言不合”就闹架

对于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最怕的就是俩人“一言不合”就闹架。

万一发生这类状况怎么办?魏记锋说,一定得先把患者想办法控制住,在保护好患者的情况下,也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己。

挨打、挨骂在魏记锋看来,是常事。就在几天前,5月8日凌晨2点多,魏记锋跟同事薛艳华收治一名新入院的女子,那是被警察送来的“三无”人员,女子一直不配合,薛艳华给女子洗澡后穿好衣服时,一下就被她踢倒在地。

“还被连踹了几下胸口,连胸牌都被踹掉了。”说起女同事,魏记锋眼角有些泛红,“我们男的吧,皮糙肉厚的,被打被骂都习惯了,女同志真是太委屈了。”

时间长了,包括魏记锋在内,不少同事已经成了“全能”护理人员。

有位患者,入院时被发现屁股上有个洞,足足有4cmx4cm那么大,都能见到骨头,魏记锋和同事带他专门跑了几次综合医院,拿药看病,每天,给患者换药,坚持了两个多月,皮肤长好了。

有位患者,是外地的一名老太太,给她洗头时,发现头皮上有1cm厚的虱子,魏记锋和同事不得已把老太太的头发剪掉,满头都是疙瘩。

“这些患者太可怜了。”魏记锋直摇头。

【心愿】

多方合力 助患者回归家庭

除了日常护理和工作,魏记锋和同事一有空就会帮助患者找家,“患者早晚得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跟家人在一起才是最有利于患者恢复的。”魏记锋说。

今年3月起,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联系了辖区派出所,将100名“无主”病人经过DNA信息采集等,确认是“三无”人员的,在郑州市民政局的安排下,一些体检之后达到出院条件的人,正式移交到郑州市社会福利院。这期间,还有几个人通过多种渠道找到了家人。

该病区护士长吕文佳说,现在病房里还住着30多名“无主”病人。现在可以很放心地说,他们有了妥善的去处。”

不过,送到福利院之后,并不是到此为止,不管是医院还是福利院,都会继续帮他们寻亲。

【心里话】

只有全社会的关爱

才能帮助病患恢复

魏记锋说,看精神科病人就和看小孩儿一样,要时刻注意病人的状态,毕竟他们和正常人还是有所不同的。

上一秒看着很平静,下一秒就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状况了,累点肯定是会的,受伤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关上门,干的都是良心活。

一提起我是做这个工作的,朋友们总会说太危险了,不过我确实喜欢这份工作,都干了这么多年了,也没想过换一个。

还有一点,我想说,这些患者真的都是弱势中的弱势,已经活在最底层,非常需要家人和全社会的关爱,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恢复。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