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小学入学报名 孩子跨区报名遭遇“踢皮球”

20.08.2014  10:19

小学入学报名结束,还有适龄儿童没报上名

什么原因阻了孩子的报名之路?我们帮家长打探一番

没报上名的别着急

这几天还有机会补报

当面对适龄儿童入学的大问题时,两天的报名时间让众多家长觉得“太短”了。连日的采访中,很多家长面对证件不全、户口与实际住址不符等问题时的无奈,也让记者心里沉甸甸的。其实,仔细看家长们遇到的问题,多数是共性的问题。我们也邀请相关教育部门进行释疑。而没报上名的家长,今天还有时间处理遗留问题。记者 张勤

跨区报名来回“踢皮球”

两天的报名时间里,有一些“跨区”的孩子遇到报名难题。因为户口在一个区,购置的房产在另一个区,结果两个区的小学都报不上名。

昨天家长李先生说,他租住在管城区,在中原区买的经适房还没交工,结果两个区的小学都报不上名。

家长魏女士说,她的户口在金水区,在郑东新区买了房子并入住,但户口还没有迁到郑东新区。“给孩子报名,学校说郑东新区要求户口本、房产证齐全才能报名。没有户口报不上。”魏女士说,金水区的学校又说,报名条件是以随父母实际居住地为主,魏女士实际居住在郑东新区,所以在金水区报不上名。

不少家长说,为了给孩子报名,两个区来回跑,感觉招生部门在“踢皮球”:“对于跨区的情况,哪个区都不想收。”

一个政策,两种解释

市中招办的市区小学招生政策规定,小学入学实行就近分配的原则,坚持适龄儿童随父母生活,坚持以适龄儿童随父母生活家庭实际住址为准,坚持户籍与父母生活家庭实际住址一致的原则。

在实际报名时,有些家长的确有特殊原因,出现户口本和房产证不在一处的情况。同样一个问题,两个区的解释虽然能在市中招办的政策中找到依据,但是着重点却不同,一个重点强调户口,一个重点强调居住地,结果就是适龄儿童在哪个区都不符合条件,不能顺利报名。

类似魏女士和李先生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没有统一的口径,让很多家长感到无所适从。“建议市中招办明确我们这样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办。”李先生说。

A

挂靠户口必须由监护人出面

家长陈女士带着弟弟的孩子去中原区淮河路小学报名,却没有通过证件审验。

“我弟弟和弟妹的户口还在安徽老家,夫妻俩出去打工,孩子没人看管,就送到我这里了。”陈女士说,她把侄子的户口迁到了自己家,就在淮河路小学的辖区内。她把户口本、房产证、身份证、孩子父母的身份证和计划免疫证都备齐了,但仍没报上名。

中原区教体局负责人说,适龄儿童入学必须以随父母生活的实际住址为准,父母不在郑州,则随监护人生活。“陈女士应该出示她作为孩子监护人的证明。”

B

外来务工子女免疫卡问题多

在金水区优胜路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登记点门口,家长李女士等了一上午也没能给孩子报上名。她是从四川来郑州打工的,女儿的借读手续不齐全,缺少户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盖章。

“从家里寄过来最快也得两天啊,错过时间怎么办。”登记人员提醒李女士一定要尽快,还提出她孩子的免疫证不合格。

李女士女儿的免疫证不是规定的绿皮免疫证,还缺少两个“加强免疫已完成”和“儿童基础免疫”的章,需要到注射防疫针的站点换取合格的免疫证,补上缺少的章。

C

一个家属院却分属两个区

读者胡女士来电称,她在报名时发现,她住在商城东路1号院。这个地址在户口本上显示属于管城区,而她的房产证上却写着“金水区”。

她去家附近的金水区金燕小学报名时,被告知应该去户口所在地的管城区报名。而管城区的小学则认为,她的房产证是金水区的,应该到金水区的学校报名。

金水区教体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解释,如果房本和户口不一致时,应该以实际居住地的房本为主,胡女士可以到金燕小学报名。

D

统一安排 外来务工 子女入学

不少家长反映,中州大道南三环附近南曹乡的阳光实验学校、管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姚庄小学三所学校不收流动人口,外地学生无法报名。

管城区教体局解释,学校招生时先接收该地区有户口、房本的适龄儿童,再接收买过房但户口没迁过来、有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如果这两种学生尚未招满的话,再酌情接收适龄的流动儿童。如果前两种学生已经满额,管城区教体局将对这部分学生集中统一解决。

调查

建校速度赶不上建小区

2004年起,郑州市区开始新建第一批22所中小学,但这些新建学校生源迅速饱和。由于市区居民集中地找不到校址,各区新建学校的速度有所放缓,多数选择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扩建。

据市教育局预测,至2020年郑州市老城区规划人口为500万,预计小学生人数为16万,初中生人数为21万,普通高中生人数为12.6万。

根据规划,至2020年,郑州市初中、高中普及率将达到100%。郑州市中小学生千人指标为:小学生72人每千人,初中生42人每千人。老城区小学共有276所,拥有8106个教学班,平均班额为45人。

如果选址问题解决不了,规划中提出的2020年郑州市小学班额控制在45人、小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在500米左右的目标仍难以完成。

生源不均入学压力向外延伸

在小学招生工作开始前,金水区教体局就预计,今年学校的招生入学压力将会延伸至北环以北。从这几天的报名情况看,北环以北的小学也迎来了报名人数的增加,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集中入学产生的压力。

目前郑州市的适龄儿童人数呈下降趋势,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则在日益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又多集于向南三环、北环以北聚集居住,使入学压力逐渐蔓延到这部分区域的学校。

二七区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住较为集中,导致建在南三环周边的长江路小学、大学路小学等学校压力过大。

建议

开发商建校 需政府部门监管

根据规定,新建小区在建设时,达到一定规模的需要配套建设幼儿园及中小学,但目前新建小区中,按此规定执行的寥寥无几。每年学生入学时,各区反映较为集中的就是新建小区居民子女的入学问题。

在两天的小学报名中,一些热点小学因辖区内新建小区入住的适龄儿童过多,导致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新建小区的家长们意见颇大,“既然规定开发商应该建校却没有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不允许其开工建设,不发预售许可证。”

一位教育界人士认为,不论是监督开发商建校,还是解决入学难,政府应该是管理的主体单位,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想办法改善。

实际上,新建小区建学校后移交给政府管理的例子并不少。如二七区兴华小学和二七区艺术小学,都是新建小区建学校,由政府出资购买收为公办。

提醒 没报上名,还有时间

“18日、19日没报上名,并不代表报不上了。”金水区教体局教育科科长曹鹏举说,如果知道孩子划属到哪个学校,可直接到学校进行补报。

中原区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原区辖区内的适龄儿童的家长,如果存在证件不全等遗留原因,没有报上名的,部分学校今天还会接受报名。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报名入学的,可在8月23日上午11点前,到原报名点查看集中调配学校的结果,并在当天下午3点~6点,带着证件到所调配的学校报名。

管城区教体局表示,符合条件但因其他原因错过报名的,尽快带着孩子去管城区教体局教育科补报,尽量保证孩子顺利入学。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