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郑州实习漂 | 生活不易,痛并成长着!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核心提示| “算算日子,来郑州漂了快2年了,最大的希望就是想落下来不再漂了!”能在郑州稳定下来,这是中原工学院2014届毕业生汤超的最大梦想。拍完了毕业照,离开了象牙塔,从毕业到就业,许多毕业生将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日子:实习漂。为了寻求一份好工作,这些毕业生经历着酸甜苦辣,但痛并成长着。近几日,大河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故事1
初生牛犊不怕虎,漂得久了心也慌
汤超,山西大同县人,2014年毕业后,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工作平台,毕业后他选择留在郑州。“当时找了好多家单位,连门都进不去。”他回忆,找实习单位时也曾多次被拒之门外。但他没有气馁,增加“撒网范围”,最终拿下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实习资格。
汤超说,第一年是义务实习,做律师助理,处理些琐碎的工作,整理材料,帮忙跑腿。“接触不到案件本身,但跟着跑腿也学到很多东西,这跟在校理论学习差别还挺多,看似最基本的工作,都有其中的门道。”这样的坚持,他花了两年时间。“现在能够接触到案件和当事人,也拿到实习律师证,下一步就是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汤超说,他得更加努力,才能快点结束漂着的生活,毕竟漂得久了心也会慌的。
故事2
一睁眼都有新挑战,失败就得失业
安阳工学院中文系毕业生张灏(化名),希望能在郑州媒体界留下来,为自己争得一个位置。2016年11月,张灏被一家媒体的新媒体部门录用。怀着对于传媒业理想化的热爱,张灏走上岗位,这时,他才发现,和想象中的大不相同,挑战多到每天一睁眼都有新的在等他。
一开始,张灏跟着编辑负责收集消息和素材,为官微供稿。“语言风格、受众人群,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资料从哪找,什么都是空白的。”他坦言,实习一个月自己还是蒙圈的状态,虽然有老师的帮忙和指导,但他还是经常加班到深夜。今年5月,单位新增加了微博和头条公号,这些任务就落在了他和另外一名实习生的肩上。“微博和头条都是从头做起,要吸粉要推广。”张灏说,每天一睁眼和睡觉前,都得看看粉丝量才放心,涨一个人都开心,要是掉了几个,那种感觉,真的是失败就得失业。
数据| 超半数毕业生就业前经历实习
那么,如此艰难的实习漂,真的是毕业生的必经之路吗?近日,大河报记者对郑州市区多所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毕业生表示“曾经历过实习漂”,对于实习漂的时间长短,有35%的毕业生选择“3个月到半年”,约51%的毕业生选择“半年至两年”,14%的毕业生表示“长达2年以上”。
对于毕业生实习漂,92.4%的毕业生表示“很有作用,对日后工作起决定性作用”,仅有6.5%的毕业生表示“没什么作用,浪费时间,完全是为了做作业”。那么,在选择“毕业漂”的毕业生中,什么困难最难克服呢?57.8%的毕业生选择“角色转变大,工作状态适应慢,工作压力大”,31%的毕业生选择“实习期收入来源不稳定或过低,心理压力大”,11.2%的毕业生表示“独自漂泊奋斗,精神生活空虚,有些寂寞”。
声音|实习漂是为了更好地落脚
大学生花费时间精力,成为辛苦“实习漂”,到底值不值?对此,国家二级人力资源师杨滨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肯定,值得!
首先,大学生在高校学习,获得的大多是理论性的专业技术知识,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将这些理论化为实践,从而提升自我专业才能,保证在以后的就业工作道路中更好地发展自己。
“大学生通过实习可以更进一步接近自己向往的职业或公司,为以后的就业缓冲。”杨滨说,实习是大学生毕业必须经历的过程,它也是个人能力的证明,尤其是进入大型企业实习,可以充分发挥和展示你的才华和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技能,加深对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行业。
同时,他也建议,毕业生一定要正确看待实习,不要看轻实习期的分量,认真完成手头的工作,努力提升个人能力,为以后更好地进入职场做铺垫。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