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学校通知学生雨天不许打伞 七成人赞同(图)

19.09.2014  12:57
郑州市一些小学要求学生下雨天穿雨衣去学校,尽量不打伞。

  阅读提示 下雨天不许打伞进校园、不能穿带鞋带的鞋、衣服帽子上不许有绳子……昨天,大河报就“校园里还有哪些奇葩‘小规定开展话题征集,引来不少网友和家长吐槽,如有幼儿园要求女孩扎头发只能用简单的皮筋,不能戴发卡,不能穿带有金属扣子、胸针、拉锁以及亮片的衣服。有专家认为,这其实让孩子失去了童年应该有的人生体验,学校和家长应多用体验式教育,教会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而不是限制这不能做、那不能做。

  记者王悦生文白周峰摄影

   [调查]倡议雨天不许打伞多数家长理解

  17日,有网友反映管城区外国语小学在15日上午通知学生不能打伞上学,打伞上学会被扣纪律分,第一次1分,第二次5分,第三次10分。对此,郑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一名负责人称,该局没有相关的要求。

  昨天,管城区教体局负责宣传的石科长介绍说,该局也没对学校提过类似要求,经与管城区外国语小学核实发现,该校只是倡议学生穿雨衣进校园,没强制规定,因为该校现有学生4000多人,管理难度很大,上学、放学时如果学生都打伞,容易形成长队,过马路不太方便,且雨伞太多,易拿混,易丢失,学生穿雨衣活动起来比较灵活。

  记者了解到,倡议雨天进校园别打伞的不只是管城区外国语小学一家,郑州市内的多个学校都有类似的规定。

  昨天,在参与大河报官博互动调查的读者中,有七成以上的人认为,学校出台不让打伞的规定是为孩子着想,可以理解,其中大多数是家长。

  但也有不少读者认为,学校的这种规定很奇葩。市民霍先生认为:安全意识靠的是教育,而非禁令,安全教育不只停留在书本上,而是体现在实践中。

  市民常女士说,有的学校甚至连运动会都不办了,春游也取消了,学校这样做,实际上是不负责任的。

   [观点]安全教育应多通过体验式教育

  石科长说,学校如此谨小慎微,是为了不出安全事故,一些学校在学生做课间操甚至上厕所时,都有老师专门看守疏导,各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也都是安全教育,就是生怕出事。

  在二七区幸福路小学校长胡建玲看来,这些规定背后其实是家长在推动。她说,前一段有个家长专门来到学校,强烈要求学校出台规定,强制学生不能打伞进校园,但是学校回复说,没法强制,只能倡议,除了倡议雨天不打伞,该校还曾规定低年级学生不能骑自行车上学,都是怕孩子出危险。

  在郑州多个小学担任过校长的胡建玲说,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所以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爱护超过了“”,一味地限制孩子这不许做、那不许做,在国外,家长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时,多倾向于通过体验式或案例教育,比如为教育孩子别随便招惹猫和狗等动物,家长会先让孩子照自己意愿去尽情地玩,直到孩子被猫或狗吓一跳甚至咬伤,明白这些动物的危险性,他们就会自觉地不再犯类似错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