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中村7层房坍塌15人被埋 其中8人生死不明

12.11.2014  10:08

荆垌村这处发生过事故的民房,成了废墟

河南商报记者 张郁/摄

在建民房坍塌埋了15人的于庄村,昨天村口拉起警戒线,多名人员值守

相关部门仍未更新救援消息 前晚搜救出7人,但另外8人至今生死不明

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血的教训屡屡发生 而记者走访发现,个别村庄一周至少增加10栋加盖民房

悲剧频频上演 加盖仍屡禁不绝

11月10日下午,郑州市于庄村一栋在建的7层民房坍塌。这是近来本报报道的第三起民房加盖事故。昨天,河南商报记者回访这些发生过事故的城中村,发现加盖现象仍在继续。

一名处理过事故的副镇长说,因为一场坍塌事故,有的人家破人亡,有的人倾家荡产。而现实中,侥幸心理让这些村民为了数目不多的“拆工费”铤而走险。

河南商报记者

陈朋冲 高瞻展 王杰

进展

事发的于庄村被封锁

昨天下午,河南商报记者再次来到于庄村,村口处有多名工作人员值守,并拉起了警戒线。远远望去,于庄村有多栋在建或刚建好的民房,但不见施工人员的身影。昨天下午5点,记者混进村庄,废墟现场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只剩一些破碎的预制板和砖块。

记者先后联系郑州市消防支队、高新区治安大队、120急救中心,询问该事故的最新进展,这些参与救援的单位均表示,对目前的进展并不清楚。

对此,高新区管委会新闻中心一名工作人员称,稍后会有通稿向媒体发布。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见到通稿,记者获得的信息仍是15人被埋,已搜救出7人,其中5人受伤送往医院救治,2人死亡。

回顾

民房加盖多安全性差、成本低

11月3日~7日,《河南商报》推出了“城中村房屋加盖乱象调查”系列报道,全方位剖析加盖所涉及的安全、成本问题。

调查中,河南商报记者发现,城中村加盖或新建的民房,以钢架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偷工减料已成为普遍现象。在一个村子里,施工人员将钢架固定在路边的一处水泥平台上后,没有地基,就直接开始“平地起高楼”。

另外,为了抢工期,施工队都是白天晚上轮班倒,根本不能保证建筑质量。郑州市建委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在城中村,加盖房屋是为了以后拆迁,质量不是第一要素,施工队大多数没有资质。

其实,巨大的安全隐患,并没有给村民带来“一夜暴富”的效益,不少村民坦言,如果加盖成本稍微没控制好,很容易超过政府给的“拆工费”。

现状

民房加盖现象仍然常见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兵分几路探访曾经走过的城中村。

在郑州西四环与建设路交叉口附近的谷庄村村口,不断有运输预制板等施工材料的车辆进入。记者发现,与11月5日记者第一次前来暗访时相比,谷庄村一周来至少增加了7栋新建或加盖的民房。

在化工路附近的陈庄村,一周来,加盖民房的数量至少有10栋。昨天下午,记者只看到3栋正加盖的民房上有施工人员,其他则只有钢架、砖块等施工材料留在现场。一名村民指着旁边一栋未建成的民房说:“头天晚上还在盖,可能是突然听到消息,今天早上人都撤了。

在中原路附近的常庄村,一周前正在加盖的2栋楼房已经完工,又增加了3栋加盖或新建的楼房。

同样,在北四环与大河路交叉口附近的贾河村,北四环与连霍高速交叉口附近的岳岗村、薛岗村,加盖房屋现象仍很常见。

回访A

一个倾家荡产,一个家破人亡

8月27日,在新郑市龙湖镇荆垌村,一栋民房加盖时发生事故,一小女孩被埋身亡。如今,这处民房已经倒塌成为废墟。

肯定是倾家荡产了。”该村村民李先生说,这家人倒了大霉,辛苦几十年打工挣的钱打了水漂,当家的被抓,女儿前几天匆匆出嫁,一个儿子在上大学,女主人不得已外出打工。

李先生说,他家里几个月前已经盖了6层的砖混楼,每平方米造价约500元。他说,虽然镇里没有明文通知何时拆迁,但“拆是早晚的事儿”,因此村民们早早行动起来,他们甚至早打听好了郑州各县区的拆迁补偿标准。

不过,龙湖镇副镇长吕旭卿从另一个角度给记者算了笔账:8月27日那起事故,男房东被抓起来了,7层房子变成废墟,赔了死者20多万元,伤者七八万元,一共损失约130万元,得不偿失。“包工头也被刑拘了。对于这家来说,女儿没了,同样是个悲剧。”吕旭卿说,这场加盖事故造成的后果是,一个倾家荡产,一个家破人亡。

回访B

出了事咋不怕,只能自己当心

10月29日,在郑州市岳岗村,村民王先生加盖房子时,被钢管砸中身亡。昨天下午3点,王先生家仍大门紧闭。

该村村民张林(化名)说,王先生的女儿在郑州上学,平时只有他和老伴在家,靠种菜、卖菜谋生,一年能挣三四万元。

王先生的女儿王女士说,事发后,她的母亲情绪低落,被亲戚接过去住了。张林说,老王家的一亩多菜地现在还荒着。

从岳岗村到这次发生坍塌事故的于庄村,只有约1公里的直线距离。昨天下午,岳岗村里,大部分村民的加盖房已经竣工,但仍有10多台吊车在忙碌。一村民说,路口虽然有工作人员拦阻进料车,但对村民来说,都不是个事儿:材料拉来前给房东打个电话,房东带一群人把队员拉到一边,进料车就能开进村子。

出了事儿,俺咋不怕?只能自己当心罢了。”有村民说。

记者手记

侥幸心理的根源何在?

最近,几乎天天与城中村的村民打交道。说到底,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多要点补偿。

但他们也很矛盾,身边频发的事故让人心惊,但施工仍在继续,只因为一个心理:侥幸。

而另一边,执法者的无力让治理加盖陷入尴尬的境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记者见到最主流的态度,因为最终买单者,是那些想拿地的开发商。这就导致了最终的结果:对于违建,他们得付出象征性的“拆工费”,这又变相成为村民争取补偿的一个捷径。采访最后,我都会问村民,怎么面对这不可预知的风险,他们总说:多当心。

(河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