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加速度!郑州地铁3号线提前实现区间“短轨通”

28.05.2020  11:41

  5月28日,在郑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项目部,一场“大干100天”的劳动竞赛暨区间轨道贯通仪式在这里举行。

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郑州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是中国建筑和郑州市合作的首个轨道交通PPP项目,线路全长25.5公里,共设21座车站,自西北至东南贯穿郑州市东西向城市发展主轴。线路开通后,将促进郑州市轨道网络整体构架形成,对加快郑州城市现代综合交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建安装作为3号线一期站后总承包单位,承建全线系统机电工程、弱电等智能化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部分常规机电工程、正线及停车场的铺轨任务。

“为将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项目自复工复产以来,克服了‘工期压力大、协调任务重、环保管控严、工艺工序杂’等诸多困难。”中建安装华北公司有关负责人说,项目部成立现场复工专项督查组,实施“三区”封闭式管理,开展包车返岗、核酸检测等复工保障工作,全线3900余名管理人员和劳务工人“零疑似、零感染”,实现附属结构大面积开工、站后工程全面展开、运营筹备同步推进。

5月25日,随着最后一排轨道顺利合拢,郑州地铁3号线——顺城街站至贾鲁河停车场区间实现单线轨通。项目团队经过91天日夜奋战,提前5天完成“短轨通”任务,为下阶段“全线轨通”奠定坚实基础。

与传统地铁施工相比,项目施工集中采用智慧工地管理、BIM+装配式建造方式及自主研发的绿色新技术等,积极推动城市交通建设向智慧环保、节能高效发展。在铺轨过程中运用混凝土溜槽浇筑工具、半圆型模具等几项创新工艺,节省了一个月的施工时间。

在全线轨道上,分布着13个牵引混合变电所,它们如同地铁的“心脏”,为全线车辆和机电设备输送稳定的电源。在进行所内变压器安装工作时,为提高一次安装成功率,项目团队自主研发“小金刚”门型装置,先用装置内的吊钩将设备抬升,再控制多向滑轮不断调整位置,让变压器在安装过程中能够精准定位,不仅提高50%的安装精度、节约20%的安装时间,还避免刮伤下方绝缘防护层,安全又高效。人机不停,24小时抢工,最终,航海东路车辆段牵混所提前2天送电,确保了5月20日车辆段顺利接车。

如果说牵混所是地铁系统的“心脏”,接触网就是为电车输送电力的“血管”。项目团队采用国内领先的RTK无轨测量技术,提前对接触网的分布地点进行测量定位,最终按时完成航海东路柔性接触网安装工作。同时,项目团队自制架线工具架设起整个车辆段的柔性接触网线索,提前35天完成航海东路车辆段20.88公里接触线架设任务。

记者在项目部由中建电子研发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上看到,这里汇集了整个项目的生产进度、物资用料、安全质量、人员分布等信息,借助物联网、BIM、仿真、可视化、网络通讯等技术,项目管理人员可在手机或电脑端随时查看施工进展,统筹安排21座车站内4000余人的工作任务,并及时发现、解决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先进的智能化管理技术,不仅让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在确保安全生产、质量优质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项目经理高磊说。

据悉,3号线一期工程预计2020年6月20日实现全线轨通,6月30日实现35kV电通,7月15日进行全线热滑试验,确保9月15日实现空载试运行,12月底面向社会初期运营。

【责任编辑:朱婉倩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