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各级工会为改革添力 服务当地经济新常态

08.05.2015  12:18

      在中国所有城市里,只有郑州与“二七”这个数字组合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渊源。

      二七纪念塔、二七广场、二七纪念堂、二七路、二七区……这一切,因“二七大罢工”(又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来,它不但彰显了党领导下的郑州工人阶级的团结与强大,还见证了郑州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凝集了这个城市人民的共同情感和记忆,也使得这个“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成为中国现代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

      如今,作为纪念党领导下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郑州市中心的二七纪念塔,每到整点便可听到悠扬的《东方红》乐曲声,清脆舒缓的乐曲在空中飘扬,令人不由自主地驻足、侧耳,回想起的是一幅“二七”斗争的英勇画卷,感受到的是一种震颤心灵的精神洗礼,这也激励有着88年光荣历史的郑州市总工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道路,团结带领全市广大职工为建设绿色、和谐、繁荣、开放的现代化大都市而不懈努力!

      “以服务郑州都市区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发展添力;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为职工群众维权”是郑州各级工会为适应当地经济新常态而牢固树立的工作理念。

      近年来,郑州都市区建设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新局面。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迫切需要汇集共识,凝聚力量,积极调动广大职工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推进以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在此背景下,郑州市总工会强化责任担当,在做好做实传统品牌工作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会工作的路径和方式,广泛开展各类劳动竞赛建功立业活动;不断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拓宽职工依法维权渠道;切实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打造工会工作的新亮点,有效提升了工会组织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工会组建、工资集体协商、法律援助、财务经审、劳动竞赛、困难职工帮扶、工会信息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省树立起省会城市工会工作的“排头兵”形象。

      ●百万职工练武场上竞风流 劳动竞赛热潮逐年高涨

      “在全市692个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开展劳动竞赛建功立业活动,在196个工种开展技能大比拼,吸引来自8000余家企事业单位近百万职工参与进来……”近年来,围绕全市“三大主体”工作,以“当好主力军、建功郑州都市区建设”为主旨掀起的劳动竞赛热潮,正在郑州逐年高涨。

      按照郑州市总工会的部署,各级工会组织要继续以深化创新劳动竞赛活动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围绕全市重点工程和项目,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推进各类劳动技能竞赛转型升级向更高质量发展,逐步使劳动竞赛活动从“效率型”向“效益型”,从“单一型”向“综合型”扩展,切实将竞赛活动横到边、纵到底,沉到基层车间班组,努力实现劳动竞赛与地方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在此背景下,全市各级工会在各类劳动技能竞赛中推陈出新,广泛开展以经济技术创新、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并通过擂台赛、攻关赛、挑战赛等形式激发职工活力,形成了以企业为主、部门配合,跨行业、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竞赛格局。

      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郑州市总在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组织开展的“五比一创”建功立业竞赛活动中,就有700项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建设报名参赛,覆盖职工人数达到60多万。而在全市开展的“三比两降”节能减排竞赛,覆盖单位达7244家,参赛职工90.2万人。与往年相比无论是竞赛辐射面和影响力都在逐年扩大。

      与此同时,郑州市总还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引领,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形成集群效应的同时,实施“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机制。作为试点,郑州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去年11月为全市首批11家劳模创新工作室进行了正式命名、表彰、授牌,涉及教育、卫生、科研3个行业。

      按照部署,郑州市总工会对已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将实行动态管理,对组织健全、活动经常、制度完善、创新成果显著、创造经济效益明显的实行考评晋级机制,优先推荐参评省级以上奖项;对流于形式,创新成果不明显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则分别按考核情况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奖金、摘掉授牌等处罚。

      ●把资源和手段用在刀刃上 开创全市劳资和谐新局面

      在郑州,市总工会每年都会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商联、市企业联合会三部门集中开展集体协商要约活动。促成职工与企业老总坐在同一张谈判桌前,就劳动所得及有关权益问题与企业展开协商。

      当前,经济新常态为郑州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一些企业在转型和改革的过程中陷入困难,影响到职工的生产生活。针对此种情况,郑州市总工会坚持把有限的工会资源和手段用在刀刃上,力求在职工最关心,与职工利益最密切的问题上下功夫。除了在全市定期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宣传、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外,还不断总结和推广职工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好经验、好做法。

      “集体协商工作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郑州市总在2015年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集体协商工作,事关职工的核心利益、事关民生冷暖、事关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各级工会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为引导企业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载体,从源头上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突出问题。

      按照部署,全市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仅要达到四个“百分之百”:即建会企业百分之百,规模以上企业百分之百,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百分之百,全球500强在郑企业百分之百,而且要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吸收更多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进来,最大范围内确保一线职工权益得到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的企业62997家,覆盖职工100多万人。

      在扎实做好集体协商工作的同时,郑州市总工会坚持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把深化厂务公开、建立健全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代会、劳动法律监督和法律援助等措施与集体协商制度一起,作为全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促进企业发展与职工权益实现双赢。

      “实践出真知,用心出成效。”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目前确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重点联系单位70家,培训职工代表500名以上。各级工会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23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110个。仅市总工会就接待调处职工来信、来访、来电887起,涉及职工3581人次,结案率达97.6%。针对职工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范,全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26642家,排查出隐患45481项,已整改44628项。

      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如今在郑州,劳动关系三方职责明确,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协调配合、联手联动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矛盾少了、‘薪资’好了”的和谐氛围越来越浓。

      ●建会建家实现量质并重 “升级版”职工之家遍布城乡

      全市180个乡镇(街道)工会先后建起了职工之家,困难职工和农民工随时能在家门口得到工会组织的救助和帮扶,做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必须建立工会组织,哪里有工会组织,哪里就有职工之家——这是郑州市总工会近年来把建设职工之家作为建会、强会、兴会的重要抓手的结果。

      在郑州,各级工会按照“巩固、发展、提高”、“会、站、家”一体化的工作要求,依托基层工会组织建成广大职工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通过按规定按时换届,切实把素质高、作风正、热爱工会工作的人员选拔到工会工作岗位上来进行培训,把工会干部锤炼成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

      今年以来,全市工会组织建设将重点完善乡镇(街道)工会、社区(村)工会、企业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着力推动基层工会组织体系进一步向下渗透和延伸。按照计划,全市3年内法人单位新建工会组织要达到7000家,建会率达95%以上,职工入会率达95%以上,发展工会会员至少100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完成建会2901家,发展新会员290463人。

      在建会建家并进的同时,郑州市总还要求基层工会注重将工作重心从“数量建家”向“质量建家”转变,创新建家举措,力争实现达标创优。为此,郑州市总还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基层工会开展达标创优建立工会工作示范点活动的实施意见》,并以此为契机着力打造职工之家“升级版”。

      针对各级工会的职工之家建设,郑州市总提出了不同要求:乡镇(街道)职工之家要注重硬件完善、软件规范;社区(村)职工之家要注重阵地保障,融入网格化管理体系;非公企业职工之家要注重软件建设,按照职工意愿开展建家。

      与此同时,在全市基层工会普遍开展会员评家活动,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带动基层职工之家转型升级。今年以来,郑州市总有针对性地培育选树了65个各级各类职工之家示范点,共给予共计300万元的经费补贴,同时各县(市)区工会以不低于市总补贴的50%予以配套。

      如今,随着职工之家的相继建成,职工群众不仅活动有了场所,求助也有综合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了“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休闲有去处、学习有平台”,基层一线职工对工会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工会职工服务点建设 为职工服务体系注入新活力

      走进郑州市总帮扶中心服务大厅,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再就业援助、残疾人服务、法律援助、妇女权益保护、心理咨询……各项困难职工服务窗口一字排开,使得前来求助的困难职工能够轻松实现“一站式”帮扶。

      但郑州市总并未就此满足:自去年11月起,郑州市总在市区主干道上设立了工会职工服务点,供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环卫、园林绿化、公路养护和交警、巡防、城管、农民工等户外劳动者临时歇脚。

      这些服务点依托郑州沿街路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商户设立,简易休息区内不仅配备了桌椅、饮水机,针线包、临时应急药品等,日常生活物品也一应俱全。作为拓展工会工作服务职工新途径做出的一次创新,该项工作自去年10月试点建设以来,目前已初见成效,深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截至目前,郑州市内59家企事业单位主动申报建立“工会职工服务点”,并结合自身特点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体检、饮水就餐、手机五免等服务。与此同时,职工服务点也成为职工了解工会,工会融入职工的宣传阵地和工会组织关注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的信息收集平台。

      “作为全市工会职工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新品牌,‘工会职工服务点’的推广建设势必将为郑州职工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郑州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赵顺舟介绍说,今年,市总还将在市区加密工会职工服务点的布局,并将服务网络向县(市)延伸,把具备条件、富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吸收到为职工服务的工作中来,努力营造出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户外劳动者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郑州市总又把以工会会员卡为抓手的职工网络服务体系建设作为2015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号工程、暖心工程,以求与工会总体工作高度融合、与职工切身需求高度融合、与社会各界对工会工作的关注支持高度融合,强力推进会员信息登记、合作银行谈判、会员卡办理、优惠商家洽谈等专项工作。

      目前,郑州职工服务网已建成运营,首批12万张工会会员卡发放到位,已有20家工会会员卡特约优惠商家与郑州市总正式签定合作协议。到今年6月底,郑州市各级工会洽谈签约商家将达到200家,届时可为广大工会会员提供包括医疗保健、教育培训、法律援助、旅游休闲、餐饮住宿、家政服务、日常消费等多方面的优惠服务,进而让以“工会组织,依托基层,整合资源,创新管理”为原则的社会化大帮扶格局在郑州日益完善。

      ●打造精神文化家园 让职工享受文化之美、文化之乐

      在郑州,无处不在的“精神文化家园”,让职工享受文化之美、文化之乐不再是难事:无论是打开电视收音机还是翻开当地的报纸,都能看到或听到郑州一线职工和劳动模范亲身讲述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今年以来,郑州市总选树表彰了58个市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217名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推荐的143名模范先进人物获得2014年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5名模范先进人物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家单位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为了让社会各界对劳动模范有更多的价值认同,郑州市总还广泛征集并筛选出50名典型劳模和一线职工,组成劳动模范事迹巡回宣讲团,以“中国梦·劳动美”、“凝心聚力跟党走、建功立业绘蓝图”为主题,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宣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引导广大职工以劳模和先进人物为榜样,立足本职工作,为郑州都市区建设贡献力量,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

      “职工文化建设应作为工会工作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正是认识到这一点,郑州市总以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五年规划》为契机,以推动工会教育培训阵地建设为抓手,加快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建设。仅去年就投入百万元新建职工书屋45家,同时为2.4万人提供免费培训,帮助1.5万名职工提升文化学历层次、12万人次实现技术等级晋升。

      与此同时,郑州市总工会还不断提升工会文化阵地的品质和层次,着力加强职工文化队伍建设,以各级工会职工文体协会为依托,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职工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周、职工文化论坛、职工书画摄影、文艺节目下基层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形成了“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生动局面,切实维护职工享受精神文化权益,增强广大职工“家在郑州”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新的思想高度、政治高度、理论高度和实践高度,给当前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让广大工会干部职工深受鼓舞。”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赵新中说,郑州市工会将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五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常态,牢固树立“为职工群众维权、为改革发展添力”的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调动全市广大职工群众投身振兴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创新创业,为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