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医疗72小时

03.08.2021  20:32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李晓敏 魏浩

这是护士“郑李蕾”们的72小时,72小时里,他们手拿棉签,对着一千多万张嘴巴,取下检测样本。

这是检验师“王伟”们的72小时,72小时里,他们没有踏出实验室一步,日夜轮转,等待着给面前千万个小试管内的样本一个阳或阴的答案。

……

这是郑州千万居民的72小时,72小时里,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关注着这件事的进展,怎么能尽快围堵阴险狡猾的“新冠”。

千万居民,全民核酸检测。3天时间内,这份看似不可能实现的问题,郑州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4168个采样点,数万名医护人员奋战

7月31日凌晨1点,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到上级指令,要求迅速集结医护人员队伍,随时准备赶赴社区做核酸检测。

很快,各个科室负责人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护士长,我去!我去年有发热门诊的工作经验!主任,我现在就回医院......”

8月1日上午10点,在泰宏建业2号院内,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郑李蕾顶着高温酷暑,全副武装“奋战”了超过19个小时,前来接替工作的人员到达核酸检测点时,李蕾已经累到虚脱说不出话,但她还是用了十五分钟,竭尽全力向接替人员交代了注意事项和自己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经验。

8月1日中午,在二七区桃园路和桃园南街交叉口,太阳暴晒下的气温已经超过40度,刚从冰柜拿出的矿泉水,不到5分钟就变成了“常温水”。

路口西南侧,一个简易的遮阳棚下,四名医护人员身着厚厚的防护服和口罩、面罩,正在给市民采核酸。此时,两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被家人推到遮阳棚下。医护人员赶紧绕出桌子,走到老人跟前。护士走路时,能明显听出踩在水中的响声。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的陈彦理大夫说:“防护服里面都是汗水,顺着裤子流到了脚底,大家工作的时候,几乎就是‘泡在’了自己的汗水里。”为此,整个采集小组合理分工,遇到身体不适的,赶紧替换到附近的大巴车里休息一会,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能及时脱掉防护服,“凉快一会,继续忍着去工作。

“晚上还好一些,白天实在太热,我们所有人都浑身湿透,像洗了澡一样。”郑州市七院护理部副主任洪敏说。

随着工作时间和强度的不断加大,医务工作者们的身体逐渐出现体力透支的症状,因为被汗水长时间浸泡,多名医护人员出现湿疹、荨麻疹等皮肤问题。

8月2日下午4点,户外闷热难耐,河南中医一附院派驻管城区滨河花园进行核酸采样的小分队里,因前一天不间断的连夜采样工作,一名护理人员突然体力不支,中暑倒下。

8月2日下午,在航空港的检测点前,一名护士因为穿隔离服长时间工作中暑,不停地呕吐,看她难受的样子,等待检测的居民忍不住落泪。

“这些孩子们都是刚从上一个筛查检测点回来的,他们太累了,有的连口饭都没吃倒头就睡,真是让人心疼。”郑州市七院护理部副主任霍仙娜说,这次的核酸采集工作强度确实很大,一些护士本来就是下夜班就又被直接派去参加本次工作,已经连续工作超过50多个小时了。

面对超过50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医护人员开发出了“打盹十分钟,干活十小时”的超人潜力。

地板上、椅子边……医护人员歪斜休息的背影击打着不少人的心。

在河南2021年新冠疫情防控首场新闻发布会上,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慧芳介绍,7月30日,郑州市决定开展全员核酸监测,全市共设置4168个采样点,抽调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组成采样队,于7月31日对二七区紧急开展全员检测,并计划用8月1日、2日两天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全员检测任务,8月3日对未参与检测的人群进行扫尾检测。

郑州市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3天时间,完成全员检测,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为了支援郑州全员检测,河南省卫健委连夜从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9家省直医疗机构,抽调5400名医护人员,支援到各个采集点。

而郑州市各个医疗机构也基本是倾囊而上,除了临床上确需保证的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基本全员上岗。

截至8月2日下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已经陆续派出500多人次医护人员;郑州市中医院已经陆续派出400名医护人员……

不完全统计,郑州这次全民核酸检测,奋战在郑州市各个监测点的医护人员两万人以上。截至8月2日下午18时,郑州全市实际应检1062.90万人,信息系统登记1123.09万人,采样980.95万人,占应检人数92.29%;完成检测141.08万人。

◆郑州68个实验室日夜轮转

8月3日早上七点半,省胸科医院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内,看着1万人的核酸检测结果全部出来后,该院检验科主任王伟稍微松了一口气。

这些核酸检测标本是8月2日下午4点半,郑州市疫情防控办送来的。今天,还会不会有标本送来,她不确定,但是,她和小伙伴随时做好了“接单”准备。

自从7月30日,她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大批量核酸检测的准备后,到8月3日,王伟和同事没有离开过实验室。

省胸科医院是一家专科医院,平时,这个实验室的核酸检测样本不算大,每天平均检测量也就是400至500例。

自从7月30日,前往医院检测的人数激增,平均每天都在3000例左右。

3台机器,日夜不停。12名工作人员分成3个小组,来回轮班。“每人每天估计最多休息四五小时。”王伟说。

8月3日上午,郑州迪安检验所实验室主任齐振普说,该实验室首批接到了110万人份(11万管样本)的核酸检测任务。

“我们日常的检测能力是每天2万多管样本。”齐振普说,他们接到任务后,集团从国内各地迅速调派人员、仪器、设备集结到郑州,支援郑州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工作。“截至今天(3日)早上,已经完成了3万管的检测。到下午应该能完成6万管(60万人份)的核酸检测。”00001

位于郑州人民医院科研教学中心的转化医学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标本检测量从之前的每天800—1000例,激增到如今的每天两万多例,还要保证检测结果24小时内出具。

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宋银森说,这几天他每天接听的电话有几百个,耳朵都是蒙的。

面对十数倍激增的标本量,核酸检测小组开启了超负荷工作模式。

检测一旦开始,至少8个小时,实验室的门是不打开的,他们也不出来,这中间,想要透口气、喝口水、去个卫生间,都不可能。在实验室工作8个小时之后,他们的头发、里面的衣服几乎被汗湿透。

实验室的门每打开一次,就要消一次毒。84消毒液拖地,酒精擦拭所有台面,紫外线空气消毒半小时。这是一次消毒的全部流程。他们必须得小心。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最直接含有病毒,而且是高浓度病毒的标本。

检测的过程,风险重重。标本是不是含有新冠病毒,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不知道。提取核酸时如有不慎,标本就可能通过溢洒、气溶胶等不同方式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不彻底消杀,风险不可估量。检验人员必须慎之又慎,才能找出其中暗藏的地雷,给出确切的结果,同时保护好自身。

宋银森经常对队员说,所有的防护用品,热死都得戴着!这是安全,也是责任。

大事面前,大家都特别有担当。问起家里的困难,大家都说,没什么困难,有困难都自己克服了。检验师张晓林的妈妈前几天刚做了手术,她只在家里照顾了一天,就来到医院投入工作。

来自河南省卫健委的通报显示,截至今年年初,河南共有345家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其中,郑州市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单位共有68家。

据了解,郑州这次全民核酸检测,除了郑州市这68家机构开足马力、日夜检测外,我省部分地市的实验室也参与到了检测当中。

◆检测台前,母女偶遇泪涟涟

这是两个发生在省医核酸采集队队员身上的温馨故事,特殊的场景下意外与家人相遇。

8月1日晚11时,身穿厚厚防护服,头戴面屏和口罩的赵丽,见到眼前被采集者竟是自己的母亲,不禁叫出了声。

上次母女俩见面还是3天前,“没想到能以这种方式相见”。

赵丽飒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第二批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工作队队员,8月1日刚下夜班的她,被紧急抽调加入工作队,和同事一起为金水区凤凰台社区的居民进行核酸采集。因为怕家人担心,她并没有将此事告诉家人。

当晚11点左右,正在赵丽飒忙碌之时,一位60岁的阿姨带着两个孩子坐在了核酸采集台前。

“我女儿也在医院,你们好辛苦。”阿姨一边说,一边摘下口罩。一直低头准备的赵丽飒抬头一看,心中一惊“这不是自己的母亲吗”,她不禁叫出:“妈妈是我。”

几乎就在同时,阿姨也认出了自己的女儿。激动的泪水顺脸滑落。

此时,阿姨身边的两个孩子也认出了自己的母亲,一直开心地大声说着:“是我妈妈,是我妈妈。”

站在一旁的爱人其实早已经认出了妻子,但是他不忍心打扰赵丽飒,而是用手机记录了妻子工作的样子。

一家人,以这种方式,温馨的相聚了。短暂的报过平安后,赵丽飒又投入工作中,直到现在依然在岗位上忙碌着。

“来,张嘴,大声说啊——”抽调自河南省人民医院内科综合病区的庄静正和搭档密切配合,为市民采集核酸。

同事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示意她向后看。

“妈妈!妈妈!”,见庄静回头,站在广场栅栏外的两个小朋友立刻喊出了声。

庄静这才发现,是老公带着孩子来看她了两个孩子,一个幼儿园,一个刚小学;此刻,和她的距离只有一扇栅栏。

一瞬间,她觉得眼睛好湿,可是又不敢哭,没法擦泪,眼泪会让已经汗湿护目镜更加模糊眼前是长长的等待做核酸检测的队伍,身后是亲人们关切的目光。

庄静很快调整好状态,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她不知道老公和孩子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在她的身后又默默注视了多久。

8月2日上午,庄静的爱人和公公婆婆一起,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来到检测点,专门排在庄静所采的队列里为她加油鼓劲。

◆95后、00后的身影

在这次全民核酸检测医护人员队伍中,90后是主力,95后占大多数,同时还有不少“00后”身

省直三院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史冯露和宋振涛就是众多战斗在抗疫一线的00后中的其中两名。

“摘口罩张大嘴说啊”这位胸口上贴着纸条的姑娘名叫史冯露,今年6月份到民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从7月20日洪灾开始,史冯露几乎没有回过家,吃住都在医院。

7月31日,她又积极报名,投入到全民核酸检测工作上,在郑州的酷暑下,呼出的热气在护目镜上聚成水珠,眼前模糊不清。从早晨9点到凌晨24点,再从早上7点到下午16点,连续工作数个小时后,嗓子哑了,她就贴上一张纸条继续向群众服务。碰见小朋友,她忍着疼痛,耐心温柔的和他们交流,并告诉他们:这不是打针,不疼的,一会就好了。

她说,知道自己在核酸检测现场后,家里的父母很是不放心,不止一次的给她留言,她总是回复那一句:“我没事,谁让我干的就是这一行呢。”

在宝龙广场检测现场,宋振涛正在认真专注地工作着。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就赶上了疫情,被安排到核酸检测点。他不但没有觉得害怕,反而觉得这不仅是他工作的开端,也是对他工作能力的一种考验。

这几天,他父母一直问他郑州的情况,他没敢告诉家人真相,因为怕父母担心,自己却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这次疫情当中,他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特别是一名男护士,本就应该冲到最前线,这是我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身为医务工作者的初心。”

像宋振涛和史冯露这样活跃在抗疫一线的95后、00后还有很多很多,仿佛一夜之间他们就似乎就褪去了青涩,不由让人不禁惊呼:“当年那群懵懂的孩子长大了!”

◆热心市民偷偷送来饮料

白衣天使为抗“疫”奋战,也被大众默默的感动着。双向的爱,彼此的支持,是这城市最美的风景。

8月1日上午,在二七区一个核酸检测点,眼看医护人员的汗水顺鼻子往面罩里面滴。一位居民安排人送来了几台工业大风扇,直接放在了医护人员的四周。而在另一个检测点,有附近店主送来了冰镇西瓜,但医护人员却婉拒了店主,因为防护服的特殊要求,等到她们能吃西瓜的时候,或许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

8月2日上午,在郑州楷林北区检测点采集核酸,省直三院医护人员负责值守,从早上七点开始,没有吃饭,只喝点水,物业工作人员看医护人员太辛苦,找来冰袋间断为她们进行降温,还有没留下名字的市民偷偷送来饮品。

8月2日中午2点,金水路东段1号未来大球场核酸检测点,前来做核酸检测的人少了一些。

省肿瘤医院普外科二病区护士王红丽和同事,喝完医院送来的绿豆水后,爬在冰上给闷热的身体降了降温。

“虽然天气很热,身体很累,但是医院很温暖,我们有最强的后盾。”王红丽说。

据了解,在郑州这次全员核酸检测中,省肿瘤医院派出了200多医护人员进行支援,设置了23个核酸检测点。因为天气炎热,工作量大,担心一线的工作人员中暑,省肿瘤医院后勤部不仅给这23个检测点熬制了绿豆汤、购买了西瓜、冰水,同时还购置了15吨冰砖。

来源:大河报

【责任编辑:孙晓艳 】 【内容审核:黄瑞月 】 【总编辑:黄念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