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步伐 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

03.11.2016  14:44

  □本报记者 徐建勋 杨凌 王延辉 李林 何可 农村版记者 冯刘克

   核心提示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郑州已吹响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号角。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郑州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建成国际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新征程、新使命。不久前,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出发展蓝图,确定了“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总体要求和建设“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的奋斗目标,确定实施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开放创新、生态建设“四大重点”工作,和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党建保证的“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

  “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紧紧围绕省、市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集中精力抓推进、心无旁骛抓落实,不断为郑州发展夯实基础。”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如是强调。

   【新型城镇化篇】

   由“”入“”新型城镇化“开转

  飞驰的地铁二号线,支撑起地下交通的黄金“十字架”;便捷的郑徐高铁以每小时超过300公里的速度延伸着郑州的“辐射力”;“芳容”初现的郑州南站展现出郑州交通枢纽的地位……郑州,正以崭新面貌成为新的关注点。

  围绕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目标,郑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一枢纽一门户一基地四中心”,即建设国际性现代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中西部对外开放门户、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国际物流中心、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中心。

  顺应新的发展阶段特点,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由此开启“肌肤”入“腠理”的“开转模式”,即工作重心由“以拆开路、以拆促建”向“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新的阶段任务转移。

   新转变——“以建为主”加速推进城镇化

  从1978年至2015年,中国的城镇化率由17.92%迅速提高到56.1%,30多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郑州也在这一“脉搏”中同频“跳动”。

  2000年前后,郑州城镇化驶入“快车道”,随着郑州“诞生”了全国新型城镇化样板的郑东新区,城市形象闪耀转变,经济高地快速隆起。“十二五”,郑州新型城镇化再次高速运行,城市全域范围内保持着每年拆迁100多个村的进度。

  大刀阔斧之下,城市面貌迅速变化,城市地位疾速提升。向南,新郑通过龙湖“握手”中心城区;向北,黄河岸边广袤绿地已成为城市后花园;向西,新兴崛起的荥阳将巩义、登封连成一线;向东再向东,白沙组团、绿博组团隆起城市新的经济文化高地。作为一个城区人口650万的新兴城市,郑州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9.69%。

  新型城镇化与历史更进的客观规律如出一辙,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战略定位与适时思考。新的发展阶段,郑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做出选择,新型城镇化进入“以建为主、提升品质、扩大成效”的新阶段。

  有着“中原小香港”之称的陈砦于今年8月底启动了整村搬迁工作,11月底将完成全部拆迁,届时郑州将彻底告别城中村的时代,步入全域城市化新时期。目前,郑州市村庄拆迁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年底前将完成拆迁清零。与此同时,“”在加力推进,今年以来,该市累计启动安置房桩基施工项目50个,年底前将启动42个安置房项目,累计回迁群众10.82万人。

   新途径——“提升品质”支撑国际商都建设

  近期,郑州城中村改造为千年槐树“让路”的消息不胫而走。为保护古树,郑州市委书记马懿当即作出保留古树不能砍掉的批示。

  一棵古树的去留,折射出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文物、生态、文化、历史保护的决心,也彰显出一个城市在成长中注重“内在”、蓄积“软实力”、着眼长远的战略素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郑州市提出坚持“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26个新市镇”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都市区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以城市国际化为例来“剖析”。郑州以国际视野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将加快以轨道交通为重点的公交都市区建设,启动10条地铁线工程,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和建设总里程达到470公里、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5%以上;加快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地下管廊为引领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商都历史文化区等历史文化保护开发工程为重点的城市品质提升,开发一批国际化风情小镇、文化小镇、创新创业小镇,推进城市设施、人居环境的现代化、国际化。

  如今,“国际郑”已成为网络热词。依托航空国家一类口岸,郑州打通走向国际的空中走廊;依托郑州国际陆港、铁路国家一类口岸和多式联运体系,郑州构建以中欧班列(郑州)为载体的亚欧陆路走廊;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跨境E贸易,郑州已成为“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中心。

  伴随郑州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以产业为支撑、以交通为引领、以开放为动力、以生态为保障的“国际商都”前景无限。

   新目标——“扩大成效”精耕细作城市管理

  数字印证发展:郑州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居第19位;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名第9位;过去5年,郑州净流入人口185万人,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第7位;以郑州为中心的“一小时高铁圈”覆盖全省十八个省辖市、人口达一个亿;“一个半小时高铁圈”可以覆盖中原经济区所有城市,总人口超过1.8亿,生产总值近6万亿元。

  新的历史时期,郑州正全力精耕细作城市管理,通过把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贯穿城市管理全过程,推动城市景观、街巷环境、基础设施“三个提升”,助力郑州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三级三类”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正在郑州“遍地开花”。比如,郑东新区计划投入100亿元建设和完善33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已公开招聘一批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其目的就是通过精细化的深入管理,为居民提供更加规范、周到、精细、贴心的服务,比如大到各种证件办理,中到居民养老、幼儿照看,小到缝个裤边修个拉锁等。

  “郑州城市精细化管理已进入‘1’时代。”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局长赵新民说,“以一论效”,就是要把城市精细化管理任务基数量化到“1”,比如城市道路1平方米浮尘不超过10克,地表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10分钟等。

  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引向深入,郑州的绿色街心花园、生态廊道、奔流水系越来越多;连接域内外的铁路、公路、航空网络发达密集;临空、金融、物流、汽车装备、电子商务等产业加速发展;人文的、历史的、生态的城市风貌与遗迹不断受到保护和传承……一座流光溢彩、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正逐步绽放于世人面前。

   【产业发展篇】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再造发展新优势

  产业是立城之本、发展之基。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程志明指出:“新常态下,把握产业方向,遵循市场规律,顺势而为,扬长补短,抢占产业制高点,为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推进国际商都进程夯实产业基础,是我们当前的首要战略任务。

  科学布局抢占未来发展的高地,承载经济实现更高层次跨越的梦想。郑州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产业发展已成为郑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和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