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农机购置补贴十年辉煌

28.05.2014  20:06


为了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从2004年起,中央1号文件首次明确“对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农机专业户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的补贴”;2005年的中央1号文件直接将农机购置补贴上升为“两减一免三补贴”的惠农支农政策……此后,历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买国家支持推广的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给予补贴”。截至2014年,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已经10个年头,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农业发展的境界。

郑州农机补贴其实还早。2003年,由于非典肆虐,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域流动作业受到制约,为保障该市小麦及时收割,确保粮食丰产丰收,时任市长王文超从市长基金中特批100万元用于非典期间农民购置小麦联合机的补贴,从此拉开该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序幕。

2004年,郑州市各级财政投入购机补贴资金310万元(市级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共吸引社会投入发展农机资金3000多万元,主要粮食作物机播率达40.6%,机收率达31.1%。

10年后的2013年,全市共落实各级购机补贴资金 8959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资金6433万元,郑州市财政资金200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526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5214台(套),受益合作组织及农户3000多家,拉动农民投资农机化发展资金超2.6亿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其中小麦机收率97.1%,全年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置率达到93.85%。

统计表明,10年间,该市市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长近20倍,拉动农民投资农机化发展资金增长近8倍,补贴品种也由原来单一的特定机械补贴增加到现在的100余个品目机械补贴;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处置率由不足10%增长到93.85%;不仅如此,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也由2004年的31%增长到78%,小麦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为该市农机化事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在农机补贴政策的强力促进下,该市农机化完成了由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重大跨越,更多的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更多的资本愿意投入农业领域,农业机械化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培育了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激活了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活力。据统计,2013年,全市农机合作社达219家,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面积20多万亩,托管土地面积近40万亩,资产总额84292.9万元,服务农户20.33万户,服务总收入31801.99万元。三是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推动了农机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该市规模以上农机工业2003年走出低谷,2004年实现扭亏为盈,2005年之后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农机市场产销两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