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全面排查烂尾路 完工计划表最快本周公布(图)

21.10.2014  10:15

近日对郑州烂尾路的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相关部门的回应是,报道刊发后,引起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郑州对烂尾路正做全面排查。最快本周会召开媒体通气会,通报情况进展,并制作完工计划表,在媒体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进展】

对烂尾路正做全面排查

东方今报追问郑州“烂尾路”的报道,引发市民强烈关注和热议,那么涉及的市政、城建等市政府相关部门对此作何表态呢?

接到东方今报记者的采访要求,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市政设施管理处处长谷建兵,认为报道涉及他们的工作面较少,让记者发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通过短信发出,记者得到一个很“官方”的回答:东方今报关于道路施工拖延工期的系列报道,已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召集有关单位安排部署,要求责任单位进行自查自纠,并下发通知部署此项工作。

根据前期采访,这些久修不完工的烂尾路,相当一部分涉及郑州市支线路网打通工程。

郑州市支线路网指挥部负责人李炳灿说,对东方今报的报道,非常关注,不仅是指挥部关注,郑州市委、市政府都很关注。报道刊发后,正组织所有工程人员,对所有在建道路工程进行排查,对市、区各级道路工程项目,全面排查,并将给政府形成工作报告。

【解释】

畅通郑州 正在“阵痛期”

17日下午,接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袁聚平,正带着有关部门,在金水路西延工地,协调电力管线改迁的事儿。当天上午,他协调交管部门,查看了郑州市区数个交通拥堵关键点。

根据东方今报记者调查,烂尾路完工难,难在协调各种管线单位。不过,今年7月初,郑州市已绘制出3D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难道效用还没发挥出来?

对此,袁聚平解释,这个信息系统,目前覆盖郑州地下管网的70%左右,近些年的管网信息基本都有,但有些年代久远的尚未统计。工程在建过程中,往往发现新情况、老管道。涉及高压线、军缆、铁路部门等问题,协调起来更费时费力,工期不得不延长。

而且随着郑州打通断头路工程的深化,8月中旬媒体报道,目前郑州支线路网打通工程道路条数已从188条增至238条,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前238条道路将全部开工建设,所有道路将于明年6月底全部建成通车。

袁聚平说,畅通郑州,现在正进入一个阵痛期,同期上马的工程数量多,任务重,但很多道路工程,比如陇海高架,越拖时间长付出代价就越高,但还必须建,一时间的阵痛,也是为了未来更畅通的郑州。

不过,他同时认为,郑州目前机动车的保有量已居全国前列,道路建设速度赶不上机动车发展速度也是一个存在的现实。

【表态】

完工计划表最快本周公布

对于东方今报的报道,郑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袁聚平说,媒体反映的情况也是群众的心声,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经有了工作部署。第一,政府已经开过秋冬重点工作推进会,年底前要竣工的道路,争取早日投入使用,缓解拥堵;第二,对于各项不到位、迟迟不动工、围而不建、浪费有限道路空间资源的项目有一个处理办法;第三,一些工程进展差不多的项目,围挡可进行“瘦身”,还路于民;第四,已完工的项目,该撤出的要及时撤出。

而在交通疏导方面,也有多种措施正在开展,虽然现在是“阵痛期”,但他认为,这个阵痛要能让公众接受,要在“建设和畅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袁聚平说,目前,涉及建委、交通委、城管、地铁等单位的项目都在排查。快的话,会在本周召开一个媒体通气会,向公众通报各项工程进展,排出一个完工计划表,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记者手记

烂尾路频现 综合管理是盲区

烂尾路,当下正成为国内通用“城市病”。

烂尾路探因,无非是“修路不难,协调难”。为啥协调难?利益纠葛,管理无序。凡涉及的电力、通信、光缆、自来水、暖气等部门,都抱着自己局部利益不放。

“谁都在管,谁都不管”,这是国内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不畅、乃至出现烂尾路扎堆儿的现状。

城市地下管线多头使用、多头监管,部门之间扯皮、推诿,深层的原因还在于,国内始终都缺乏一套统一的协调机制和机构,真正的综合管理是盲区。

发达国家在管道规划、施工、共用管廊建设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如德国、英国因管线维护更新而开挖道路,就有严格法律规定和审批手续,规定每次开挖不得超过25米或30米,且不得扰民;法国为化解各类地下管线管理法律条文分散、相互之间冲突的问题,在2006年开始推进统一立法,并推进有关机构的整合力度,增强不同机构之间的协调关系。

然而中国地下管线的相关法规却严重滞后。除了《城乡规划法》中关于地下管线的指导性意见外,至今仍无全国性的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各地方政府在2005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相关法规。

说到底,烂尾路扎堆,还是利益和管理问题。近十年来,国内的城镇化发展迅猛,城市“硬实力”突飞猛进,但管理等“软实力”却未跟上步伐,疲软无力,“城市病”频发。

期待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依法执法严明,烂尾路“终结日”早一天到来。

他山之石

“共同沟”模式

成各国共识

“共同沟”的模式在国外其实已运用百余年。1833年,巴黎在系统规划排水网络的同时,就开始兴建共同沟;1890年,德国汉堡开始建造一百年不落后的共同沟。

当下,大数据管理管网时代正在来临,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数字化管道的概念,由管道安全局研发了全美管道绘图系统;英国也在2006年开发一种名为“VISTA”的可视化集成系统,绘制的三维立体综合管线视图能为各类道路作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王利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