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二手出租车价狂跌40万 8年连续疯涨首降价

15.06.2015  13:07

河南商报记者 郭富收

多年来,郑州“打车难”问题一直在考验着市民的忍耐力,郑州20年仅增加一辆出租车,增加车辆成了市民的主流声音。

郑州市政府决定增加900辆出租车,缓解市民的打车难问题。

不过,车辆将实行“公车公营”模式,未来出租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将会代替目前的承包挂靠制。

一位的哥的纠结

二手出租车价格下跌40万

买还是不买

买了会不会再跌?

在郑州承包出租车的郭师傅,最近心里很纠结。

现在生意比以前差了很多,但给公司缴的份子钱没降,一个月有时就挣不到3000元。”郭师傅说。

但让郭师傅纠结的不是份子钱,他听说郑州要增加车辆,再加上之前“快的打车”“滴滴打车”争抢生意,导致郑州的二手出租车最近又降价了不少。

郭师傅说,前几年出租车最高炒到90万元一辆,现在郑州二手车市场的出租车价格都降到50万元左右了,“没想到的是,现在出租车价格降那么多。

事实上,这也是郑州市出租车交易价格在8年来连续疯涨后,首次降价。

郭师傅认为,现在的出租车价格下降得差不多了,想购买一辆二手车自己开。可他又担心,购买过后出租车再下滑几万元就亏大了,不买又怕以后再涨上去。

郑州市客运管理处一名负责人表示,20年前,郑州市出租车数量确定为10607辆,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出租车价格自2006年疯涨不停,从去年开始降价。

市民期望

郑州的出租车多了

道路也许就没那么堵了

几个人抢一辆出租车,这样的情况在郑州很常见,尤其是雨雪天。市民张小伟认为,不少人买私家车,和平时打车难、公交挤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私家车快速增多,造成交通拥堵。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想天天开车上班。

近年来,赞成增加出租车数量的声音越来越多。

张小伟认为,增加出租车可以减缓私家车的增长速度,郑州的堵车现状也能因此而得到改善。

一个数字

郑州20年来仅增加了一辆出租车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郑州出租车的总量基本没有增加。

但是,郑州市的建成区面积扩大了3倍多,市区人口翻了一番。

针对不少城市的这种现象,《人民日报》曾报道称,掌控出租车经营权的出租车公司,长期以来坐收渔利,出租车数量长期不增加,加剧打车难,而出租车司机处于弱势地位,盈利大部分缴了份子钱,权益缺乏保障。

而打车难近些年也成了郑州人茶余饭后的槽点,而关于黑出租宰客的现象更是常常见诸报端。直到2011年6月,“郑州市出租汽车行业首届‘文明的士之星’评选活动”启动。在2012年评奖中,获得“文明的士之星金杯奖”的司机获奖出租车1辆。

未来什么样

政府承诺每年增加300辆

20年只增加一辆出租车,引来饱受打车难困扰的市民无数吐槽,要求增加出租车数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2年,郑州市政府公布的《畅通郑州白皮书(2012~2014)》中,明确表示,以“以奖代增”的方式,每年新增出租车300辆。

2013年6月1日,郑州市客运管理处宣布,启动第二届“文明的士之星”评选活动,将31辆出租车奖励给表现优异的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

不过,自此之后,郑州市再也没有增加过出租车。直到昨天,郑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按照2012年起每年300辆的增加速度,近期将新到位300辆出租车。

公车公营”将成主要模式

郑州目前拥有1万多辆出租车,其中97%属于个人所有,即“承包挂靠”。但每天150元左右的“份子钱”及油价等运营成本,让不少车主苦不堪言。

公司化运营的车辆不超过3%,总共才200辆车。”郑州市客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要求全国各地将逐步推行出租车企业员工制经营模式,代替目前的承包挂靠制。

同时,将普遍开展以车辆承包费用(即份子钱)、社会保险、劳动收入、休息休假等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

企业员工制经营是国家要求的改革方向,郑州市接下来也会有新动作。

下一步,郑州将规范车主与司机之间的劳动合同,双方要确定劳动关系,以合同保障双方权益。

郑州这次增加的300辆出租车,就将对企业或者出租车公司招拍经营权,运营模式为“公车公营”。

郑州出租车历史

你听说过“黄面的”吗

在咱郑州曾经很流行

老郑州人应该都听说过“黄面的”,廉价“黄面的”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不必再只依靠公交。

查看《郑州市交通志》资料发现,其实,早在1980年,郑州三轮车社(郑州市客运公司的前身)率先在郑州市运营出租汽车。

1981年郑州汽车公司(郑州市公交公司的前身)也开始发展出租汽车,并在火车站设立了一个出租汽车调度室。

上世纪90年代,“黄面的”大批出现,并迅速占领出租汽车市场。1994年,出租车数量达到最高——10607辆。

那时坐‘黄面的’就像雇用专车一样,和朋友吃完饭后一句‘我打的走’,感觉很光荣。”老郑州人江州说,速度和效率是提高了,但很多人坐不起啊。

直到1998年以后,“黄面的”才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006年8月,郑州开始了出租汽车第二轮更新,但出租车的总量并没有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