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三年 郑州中心城区不再新增公立综合医院

13.07.2017  06:32

 

制图/郑萌

河南商报记者 宋晓珊

到2020年,我们的寿命水平是多少?看病就诊会有哪些改变?哪里的医院数量还会增加?郑州市最近接连发布文件对此进行解读,来看看吧。

发布

2020年 郑州人均预期寿命将达79.4岁

7月12日,《郑州市十三五卫生与健康发展规划的通知》(简称《通知》)发布。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郑州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4岁。《通知》提到,2020年郑州人均期望寿命预期性增长1岁,达到79.4岁。

而这也意味着郑州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将日益强劲。

此外,郑州还将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健全主要慢性病及相关因素监测网点。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社区综合管理和主动干预服务,在各级医疗机构推行35岁及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制度,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在70%以上。

同时,加大加强龋病和牙周病防治,扩大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覆盖面。

郑州未来有哪些医疗规划

焦点

2020年基本实现分级诊疗

通知》提到,未来将逐渐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控制三级医院普通门诊,支持和引导病人优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承担公立医院的普通门诊、康复和护理服务。

具体做法为以糖尿病等慢性病为切入点,逐步建立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差异化的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不断完善分级诊疗病种,推行基于病种的分级诊疗模式。

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格局。

焦点

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随着全面二孩的推进,郑州还将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落实出生实名登记、终止妊娠审批、B超使用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制度,强化对医疗和药品经营机构的日常监管。

加强孕情监测和跟踪服务,建立孕情消失倒查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

焦点

加强中医传承

通知》还提到,将挖掘、整理、研究现存的中医药文献资料,编纂郑州市名老中医名录,继续推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巡讲进基层、进机关、进校园。依托院士工作站、远程会诊平台加强对外交流,通过联合办院、定向培养等方式提高我市中医医疗保健水平。

为加强名老中医的传承工作,郑州还将建设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个;加快培育一批中医药领军人物和新一代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省级以上中医药人才20名、市级名中医50名。

展望

郑州中心城区 不再增设公立综合医院

郑州市政府发布的《郑州市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提到将市域医疗资源分为“一主、三副、三中心”。

一主,即主城区,以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大一附院等省级医院为中心,建设服务全省、辐射中部的国家综合性医疗服务中心。同时,以郑州市实力较强医院为中心,建设区域医疗服务中心。

三副,即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南部新城、西部新城(荥阳市、上街区)、东部新城(中牟县)规划建设3个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

三中心,即在登封、新密、新郑城区依托县(市)级医院建设3个县(市)级医疗服务中心。

未来郑州将执行严控公立医院规模,中心城区不再增设政府创办的综合医院和中医医院,保留现有市办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新建城区原则上设置1所综合医院和1所中医类医院,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可以增设1所综合医院。

原标题:郑州近期发布多个文件,解读未来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今后三年 郑州医院打算这么建

依托实力较强的医院打造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具体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责任编辑: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