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中学开设"烩面课" 成功抢了体育课风头

07.04.2017  11:47

烩面师傅现场教学

在煮好的烩面里放上作料

同学们吃到自己做的烩面

河南商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刘慧丽 孙科 訾利利 实习生 王畅/文 记者 杨东华/图

有这样一节课,同学们每次上课都不愿意下课,“逼迫”授课老师拖堂。

这就是郑州市73中学开设的校本课程“郑州烩面”,共16课时,至今已结业“两届”学生。

【镜头】

跟烩面师傅一起“甩”面

1.提问

4月6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来到郑州市第73中学,与这里的学生一起上了一堂烩面课。

“郑州烩面的制作分为哪些步骤?”73中教学副校长、烩面课的主讲老师柴阳侠一上课就开始提问。

“熬汤”“和面揉面”“制作面坯”“准备调配原料”“甩烩面”“煮烩面”……孩子们回答得很是积极,这源于孩子们对这节课的热爱,他们都提前看了视频,做了功课。

2.甩面

甩烩面环节,学校邀请了专业烩面师傅张师傅现场教学。

只见张师傅取出一块烩面面坯(面片),两手掌向上托住面片的两头,再用拇指按住面片两头的边缘,开始左右抻。将面片拉成长约1米的片,接着两手上下晃动,手臂均匀用力,将面片继续拉成约8厘米宽、0.1厘米厚的面片,最后用左手夹住面片的两头,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配合,将面片横着撕成约3厘米宽的面条。甩面成功。

同学们也站起来有样学样,不亦乐乎。

甩完烩面就是煮烩面,“绿油油的菜叶、厚厚的海带,再配上香喷喷的牛肉,跟俺妈做的一个味儿!”一名同学边吃烩面边说。

【课程】

“说、品、做、传”研究烩面

每学期为一个教学周期,烩面课共有16个课时,分为“说烩面”“品烩面”“做烩面”“传烩面”4个单元板块,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乡土饮食文化的兴趣。

1.“说烩面”板块,分为“烩面成长记”“烩面那些事儿”“烩面背后的郑州人”。

学生可通过资料了解烩面发展的历史、讲述与烩面有关的故事、实地考察知名烩面馆等方式,小组交流郑州烩面成名的原因,由此思索探究烩面背后所隐含的郑州地方文化。

2.“品烩面”板块,分为“名家烩面知多少”“我为烩面代言”“名家烩面何以成名”,加深学生对郑州烩面的了解。

3.“做烩面”板块,分为“郑州烩面的制作工艺”“小小烩面家的直播现场”“寻找最佳烩面”,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

4.“传烩面”板块,分为“小组市场调查”“展示调查结果并分析原因”“出谋划策”,传承发展郑州烩面。

烩面课开设于2016年3月,至今已结业“两届”学生,开设以后就在73中火了,比青花瓷课、插花课、3D打印课、魔方等校本课程还要火。

【心声】

“烩面课是

每周最期待的课程”

“结业生”黄晨同学用文言文来表达吃自己做的烩面的别样滋味:“少顷,面端来矣,乃色、香、味俱全。此乃一难忘活动也,令吾知何为郑州烩面,令吾知如何做烩面,且自尝自为之烩面矣。此为一难忘又喜之下午!”

“烩面课是我每周最期待的课程,它让我们脱离了平常的课堂模式。”李怡均同学说,他从郑州烩面大大的碗、筋道的面、浓郁的汤中,看到了郑州人的大方、热情、宽厚和侠肝义胆。

段佳蕾同学则提出了自己的思考:烩面适合河南人的口味,可以考虑加入体现河南人特色的配菜,比如春天可加入槐花。

另外,她还建议建立独立的烩面管理体系,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约束、规范烩面制作的管理体系,这样才有利于烩面的长足发展。

【缘由】

希望对更多学生

进行乡土文化教育

“郑州烩面”是73中乡土文化系列校本课程中的一门课程。据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柴阳侠平时比较关注郑州乡土文化,有一次她做了个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河南的历史、民俗、风景、美食等方面,想知道身边的老师和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程度。结果,有48%的学生对河南的历史、民俗、美食等乡土文化不了解。

为了对学生进行乡土文化教育,让他们了解郑州的风土人情、保护和传承郑州文化,73中开设了烩面课程。

随着烩面课的“走红”,也有人问:73中会不会开设胡辣汤、小笼包等其他饮食文化课程?

柴阳侠表示,还没有具体打算。不过,目前烩面课“结业”的班级有5个,学校打算将这门课扩展到更多班级。

【责任编辑:靳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