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新传学院院长南振中谈读书:要心细眼快

16.03.2015  10:00

河南商报记者 吴静

3月13日,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南振中为学生写74封“解惑信”的报道在《河南商报》刊发后,引发热议,很多人为南先生点赞。在师生眼里,南振中坚持原则,和学生一样吃食堂;他尊重每一个人,参加所有的活动都会提前10分钟到场。

现在,很多人想读书,却不知道怎么读。郑大学生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也是我们很多人遇到的困惑。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从学生朋友圈和微博上晒出的回信中节选了部分内容,有困惑的朋友来跟南振中先生学读书吧。

南老印象

不接受吃请,和学生一样吃食堂

南振中到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当院长,将近两年了。他每月来郑大一次,一次待一周左右。

在郑大期间,他每天都在学生食堂吃饭。“和好友去柳园承德餐厅吃饭时,常看到南先生,他一般都是要碗拉面,人显得很精神干练,目光也很有神有力,气质气场让人崇敬。”郑大的一名学生发微博称。

如果有人想请他到外面吃个饭,他都不会去,他不接受吃请。”学院一老师说,南先生都不破例,即使是领导邀请他吃饭,也是吃食堂,校内酒店也不去。

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也体谅别人

在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很多老师都熟悉南先生讲的“石头汤”的寓言故事。

故事大意是说,有三个士兵来到一个村庄,村民在岁月煎熬中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纳任何人。

士兵们支了口锅,宣布要做一锅石头汤,一开始村民们都看热闹,后来有的村民往里放点盐,有的往里放点佐料,还有人往里放菜……最后,一锅神奇的石头汤真的煮好了。

南先生讲这个故事是说,愿意给我吃饭的,我随时欢迎,我每天都在学生食堂吃,你们可以到食堂找我吃饭。”这位老师说,南先生有自己的原则,但并不是不近人情,他也体谅别人。“我们学院的很多老师,都和南先生在食堂吃过饭,每个人买一份几块钱的菜,大家一起吃,其乐融融。

尊重每个人,参加所有活动提前10分钟到场

每次来郑大,南振中的日程都安排得很满。

他喜欢调查,给老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座谈,了解老师和学生的所思所想。

他参加任何活动,都会提前10分钟到场,雷打不动,无论是学校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还是给学生、老师座谈,都是这样,他尊重每一个人。”郑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书记孙保营说。

他是位正部级干部,也是位专家学者,发表了很多论文,出版了不少专著。

南振中很谦逊,他给学生们写的“解惑信”,写完会发给学校的几位老师一起商量,看给学生的回复是不是遵循了教育规律,是不是符合当前的情况。

跟南老学读书

书该怎么读,精读还是泛读,如何对待难读懂的书……这不仅是郑大学生在读书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人的困惑。

最近,有些学生在微博和朋友圈晒出了南先生的回信,河南商报记者对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节选和整理。

难懂的书怎么读?

问题:有些书,读起来感觉很难理解,看不懂,读不下去,怎么办?

南振中解答:

鲁迅说过一段话,“在读一本书时,你常常会觉得很难懂。不要紧,把它放在一边,换一本来读。几个月或半年后再将第一本书看一遍,你肯定会比以前理解得好得多。”“先放一放”是鲁迅经常采用的一种办法。

宋代文学家苏轼采用的则是“各个击破”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读懂,每读一遍只要读懂和消化一个问题,读懂一点是一点,这个办法也不妨一试。

至于“硬读”,也不失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办法。《珍惜自己读不懂的书》的作者杨照就喜欢“硬读”。

上初中时,杨照开始读德国作家黑塞的作品,《彷徨少年时》、《漂泊的灵魂》、《流浪者之歌》,一本接一本地读。每天早上五点半,他用闹钟把自己叫醒,然后坐在书桌前,摊开书,一字一字地读,一行一行地读。

之所以这么认真,是因为读不懂,一方面是不服气,觉得只要坚持下去,陌生的字句意义总有一天会在眼前豁然开朗。另一方面是好奇,那读不懂的字句间,偏偏有一种奇特而神秘的魅力,吸引他一直想看下去。

精读,还是泛读?

问题:我喜欢细读,但这种阅读方式会影响到阅读效率,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南振中解答:

为了回答你这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品味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所著《读书指南》中的一段话: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浏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制定某时刻读它,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读别部,想抄录的随度随抄。另外支出一时刻,随意涉猎,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

从梁启超的这段话中,我受到两点启示:一是精读与泛读是阅读的两种基本方法,既要倡导精读,又不应该贬低泛读,两种阅读方法可以并用或交替使用;二是究竟采取精读还是泛读的方法,因书而异,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做好对书籍的分类工作。

——关于不同专业书籍分类:本专业的书籍宜精读,相邻专业的参考书宜泛读。

——关于本专业书籍分类,公认的经典宜精读,一般的著作宜泛读。

——关于同一本书的分类,能给自己较大帮助的部分宜精读,对自己帮助不大的部分可泛读。

另外,分类选择精读或泛读,并非一成不变,在阅读过程中,精读与泛读有时会交叉使用,有时会发生转化。

有的书,在精读几遍后,当你需要重温时,就可采用全书泛读与重点精读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做,既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又能保证阅读质量。不过,精度还是泛读,因人而异,究竟哪一种方法比较有效,需要在阅读中逐渐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