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群众需求 终于群众满意——郑州市郑东新区国土资源分局不动产登记记实

29.12.2016  20:39

 

      “老母亲离不开病床,我也真是没辙了。感谢你们上门来办手续,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紧攥手中刚刚拿到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受理凭证,郑州市民黄先生站在医院的病床前感动说。

      12月7日,郑州市郑东新区国土资源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的4名工作人员来到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老人上门办理不动产变更手续。按照业务办理程序,工作人员耐心帮老人核实细节、查验证件、填表,不大会儿功夫就完成了业务办理。

      为困难群众提供上门登记服务,只是郑东新区不动产登记工作的一个缩影。自挂牌之日起,该中心以“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为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为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自开展业务三个多月来,采集融合了115平方公里130多个小区的不动产数据,完成25.6万户权籍调查成果入库,受理登记申请业务4432件、发证不动产权证4324本,提供上门办理业务近300人次。

 

为了老百姓的“大证”,多少付出都值得

      “从6月1日成立到8月正式开展业务,我们在当时仅到位10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用短短90天完成了与房管部门衔接、数据采集融合、窗口设置、调试设备等各项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 郑东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回忆。

      为了尽快熟悉登记系统、制定科学流程、掌握操作规范,中心工作人员白天系统学习登记业务、政策法规,晚上集中参与登记设备调试和系统操作演练,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反复调试和模拟操练。

      外业调查是不动产登记业务开展的支柱,前期实地调查与后台数据整理共同支撑前台的业务办理。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最炎热的7月,中心成立10个外业调查小组,两人一组每天调查20个小区。白姑娘成了“黑姑娘”’,帅小伙变成了“黑小伙”。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郑东新区120个居民小区数据完成测量和整合,数据覆盖率达98%以上,为业务办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困难并不止于此。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受房地产市场利好消息影响,郑州房屋交易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不动产登记业务量的剧增。“业务量大,人员紧张,全中心的人都加班加点,白天收件,晚上处理收件资料,每天收件二百来件。”从8月底至今,窗口工作人员杨露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加班到深夜12点了。她告诉记者,由于各类遗留问题突显,中心在正常登记业务办理之余,还需要腾出更多的的时间去及时化解矛盾。

      不动产登记业务涉及受理、审核、登簿、缴费、发证多个环节,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既要高效更要规范,程序上一点也不能马虎。“对老百姓来说,不动产证是人生中的一本‘大证’,所以我们也体谅群众可能带有的情绪,总是努力让自己的服务更好更贴心。我们辛苦一点,但能让老百姓少跑腿,每个人的付出也是值得的。”杨露说。

 

服务群众无终止,精益求精无极限

      为了方便群众、提高办理效率,郑东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从完善制度上提升服务能力水平。通过简化办理流程、加速内部流转、压缩业务办理时限等,推动不动产登记、变更、抵押等各类业务“一窗式通办”。原本老百姓需要跑两个部门,提交两套资料,现在只需到不动产登记窗口一次性提交申请即可,办理效率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他们还广泛征求并吸取群众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市民李先生的来信建议,郑东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将抵押登记和抵押注销两个业务合并,决定将窗口调整为综合业务受理窗口。调整当天受理量由原来80件上升为150件,每个人办理业务类型由5种增加到15种,极大地节约了办事群众的时间。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提出,基于每个银行用章不统一,中心工作人员在办理抵押登记时需要向市局备案中心核对银行用章,从而降低了办理效率。郑东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在调研讨论后,迅速吸纳这一建议,统一抵押申请材料用章格式和标准,省去了人工核对的时间,仅此一项便可减少20分钟办理时间。

      郑东新区分局局长何洪涛告表示:“不动产事关群众切实利益,我们应履职尽责,为群众办好事,按照‘对人民群众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抱歉疚之情’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便民举措,朝着依法、规范、高效、便民的方向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