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编外雷锋团”:跨越时空的精神守望
“她们都是俺的好闺女,10多年来一直照顾俺……”家住邓州市城关区的87岁老人王绍华说。
王绍华的“闺女”们还有一个名字,叫“电力营三八雷锋班”。
经过24次“扩编”,“编外雷锋团”已经从最初560名雷锋的战友,发展成为包括少年营、交警营、巾帼营等19个营在内的1.2万余人的志愿团体。
短暂相逢带来的世纪坚守
“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奉献社会,不求索取。”这是“编外雷锋团”老兵们的共同追求。
宋清梅是“编外雷锋团”的团长。“1962年2月19日,我与雷锋一同出席军区共青团代表大会,9天里我们住在一个房间。雷锋在我笔记本上写下赠言——‘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这短短的赠言,成就了宋清梅和他的战友们半个世纪的执著坚守。
从1964年至1985年,宋清梅和战友们相继复原或转业,回到家乡邓州。几十年来,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践行和传播着雷锋精神。
1997年4月,“编外雷锋团”正式成立,下设3个营9个连,旨在结合行业、岗位特点学雷锋。随后,邓州市政府建起了“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雷锋”正式在邓州市落户了。
据不完全统计,自“编外雷锋团”成立以来,共做好事40余万件,捐款近150万元,捐衣物30余万件,为学校捐赠各类书籍20余万册,而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
新生力量接力雷锋精神
“编外雷锋团”已经成立十余年,尽管当年的560名青春男儿已有186人离世,健在的也都是年过七旬的白发老人,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加入进来……
作为新鲜血液的代表,第一个大学生营——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营,自2004年4月29日成立以来,已发展到目前的2700人。
“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营员毕业,一拨又一拨新生加入,不曾改变的是同学们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即使走向工作岗位,他们也从来没忘记过雷锋精神。”南阳理工学院团委副书记王新俐自豪地说。
同样的传承也体现在电力营,“电力雷锋营”设立的“光明基金”,为困难用户免费送电;抄表女工组成“三八雷锋班”,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军烈属提供特需服务,甚至代买粮油米面;36个专业服务班,10年来为800余户居民免费维修用电设备。
吧友营是邓州“编外雷锋团”的一个特殊群体,以“邓州吧”和“湍河吧”两个贴吧为根据地,采取网上寻找帮扶对象,网下实施帮扶活动的形式,从最初的136人发展到现在1000多人。
涓涓细流汇聚磅礴正能量
十多年来,“编外雷锋团”用一件件好事播撒着雷锋精神的种子,越来越多的人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投入到助人为乐中去,无私、奉献的正能量正以几何倍数在南阳盆地扩散、生根、壮大。
汶川大地震中英勇献身的英雄战士武文斌;隐功埋名、坚守信念的共产党员王金山;淳朴善良、舍身勇救4名落水儿童的柴小女;心系群众、舍身为民的驻村干部周建奎……这些鲜活的人物背后蕴藏的是中原儿女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延续。
5月21日,在江西赣州,南阳唐河人、赣州全南县人武部副部长宋旌在桃江里救人牺牲。
6月4日,在湖南娄底,南阳宛城区官庄镇村民殷晓非,为救娄底落水青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活力无限、生生不息的雷锋精神,流淌的是人间大爱,燃烧的是正气烈焰。(据新华社郑州6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