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九宫位主神张奉

26.08.2014  13:05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道教思想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有《真诰》《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等著作传世。《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学者简称《真灵位业图》或《位业图》,书中将道教的天神、地祇、人鬼和仙真众圣等神仙系统划分为七个子系统,即七个等级,每个等级有处于中位的主神,另有左位和右位之神辅佐。其中央主神的上下次序是:元始天尊、玉晨元皇大道、太极金阙帝君、太上老君(无上大道君)、九宫尚书、定录真君中茅君、酆都北阴大帝。

    张奉在《位业图》中位第五等级中央,被奉为九宫尚书位之主神。第三等级主神是太极金阙帝君,张奉处右神位,是太极仙侯。张奉在第三等级里是右神位,到了第五等级就成了主神位,可见,张奉在道教的地位也是一级级升上来的。《位业图》“九宫尚书”条下有张奉的注释:“姓张,名奉,字公先,河内人。先为河北司命禁保侯,今为太极仙侯公,领北职,位在太极矣。”陶弘景所编《真诰》有关于张奉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张奉提供了相关线索。《真诰·稽神枢第二》曰:“张激子当为太极仙侯。激子者,河内张奉者也,字公先……今在东华宫,行为太极所署也。或领九宫尚书,与北河侯对职水考。”从以上资料来看,张奉并不是一个道教中的传说人物,而历史上确有其人。

    《资治通鉴·汉纪》中载:“庐江毛义、东平郑均,皆以行义称于乡里。南阳张奉慕义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安阳令,义捧檄而入,喜动颜色。奉心贱之,辞去。后义母死,征辟皆不至。奉乃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

    庐江人毛义、东平人郑均,都以仁义的行为称道于乡里。南阳人张奉仰慕毛义的名声,前往拜访。坐定后,恰好官府来了公文,任命毛义代理安阳县令。毛义手捧公文进入内室,喜形于色。张奉心中看不起这种举动,便告辞而去。后来,毛义的母亲去世了,朝廷又召毛义出来为官,却被他拒绝。张奉叹道:“对贤人本不可以妄测。毛义当时的喜悦,乃是为了母亲而屈就。

    《资治通鉴》记载的是“南阳张奉”,那么张奉到底是河内人还是南阳人呢?汉、三国、晋时焦作一带均为河内郡,设有野王、山阳、修武、温、轵、河阳等县。《后汉书·郡国志》载:“修武故南阳。”《水经注》载:“修武亦曰南阳。”《水经注·清水篇》引应劭(东汉学者)《地里风俗记》云:“河内,殷国也,周名之为南阳。”东晋学者徐广在批注《史记》时多次指出:“河内修武古曰南阳。”《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先秦卷》曰:“修武又称宁,有时还称南阳。”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张奉是古时的河内郡修武县人,即今日的焦作市修武县人。

    民间有一些张奉的传说,说张奉年轻时在家乡种地。他种地很特殊,一块地里只在四个角各种一棵高粱,地当心再种一棵。到了秋天,高粱长得像大树一般,张奉爬上去,用竿子一打,高粱就像下雨一般从天而降,堆得像一座小山。有一年麦子大丰收,各家各户都忙着磨镰准备割麦,张奉却让大家不要动手。只见张奉来到地头,轻轻一挥手,奇迹出现了,麦子齐刷刷地倒下。人们惊奇地大喊:“张奉成活神仙了!”就这样,张奉在众人的奔走相告中真的变成了神仙升到了空中。他在空中对大家磕了三个头后,飘然而去。传说张奉的肉体落在离家乡不远的黄河岸上,家乡人坐船过黄河时若遇上风浪,船老大只要高喊一声“张神仙”,立刻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