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乱开药须惩戒与改革形成合力

11.02.2015  11:08

  评论员周东飞

  来自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的通报显示,去年河南全省共有1.7万名医生被处理,其中大多和乱开药有关。去年河南省三级医院共点评处方172.68万张,对不合格处方责任人处理7156人次,其中经济处罚6984人次,暂停处方权1人次;二级医院共点评处方121.37万张,对不合格处方责任人处理9874人次,其中予以经济处罚9102人次,暂停处方权18人次。

  医生乱开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双重的。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虽然说城乡医保已基本覆盖全体人群,但是医疗费用中的相当一部分还是要由患者自行承担。何况,医保资金也绝对不应当是一块任人宰割的“唐僧肉”,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来源于个人和单位的医保缴费。对于医保资金的挥霍,可以等同于向民众的钱袋子下黑手,而且这种行为消解了医保、医改所带来的政策红利,它所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更加不容低估。

  在经济负担之外,医生乱开药还直接对患者形成生命健康方面的风险。民间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药品绝对不是吃得越多效果就越好。以最常见的抗生素滥用为例,中国每年因抗生素滥用导致800亿元医疗费用增长,同时致使8万病人不良反应死亡,高耐药性的细菌不断涌现,让普通中国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危险。这样一种后果,不能全部归咎于民众对“消炎药”的偏好,毕竟一进医院就吊水、消炎的习惯性方案并不由他们来制定和实施。

  医者仁术,医生不可能不知晓自己开出的大处方将对患者形成何种风险,但一些医生还是那么做了。至少从河南省卫计委所通报的案例来看,1.7万名医生不是一个太小的数目。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扭曲了那些行仁术之手?不是,或者说主要不是医疗水平的高下,乱开药跟这些医生的切身利益有关。去年年底,金华、宁波、台州多家医院医生开药统方的表格截图在网上被曝光,其中列出了医生姓名、科室、药品数量、给医生的回扣等信息。这张“回扣清单”涉及浙江多家医院,200多名医生“榜上有名”。类似的曝光绝非孤例,一些医生开药吃回扣的门道也成了公开的秘密。

  为了个人的口袋装得更满,将患者的经济利益和生命健康作为捞钱的筹码,如此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医生的职业道德。作为监管部门,河南省卫计委对此开展治理,其直面问题的态度值得肯定。当然,也有论者指出,公布1.7万名医生因乱开药被处理,此一点固然显示出魄力和勇气,但是对责任人的处罚绝大部分是所谓经济处罚,被暂停处方权的也仅有十多人而已。言下之意,自然是认为处罚过轻。

  治乱局,须重典。早在2008年,两高就已经作出司法解释,明确医生开大处方吃回扣的行为可以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卫计部门作为医疗行政机关,只能行使行政处罚的权力,但以刑事手段处置乱开药吃回扣的路径可以有。无非是,执行得到底如何,尚需进一步明确相关信息。卫计部门不掌握,司法部门是否掌握?

  除此之外,我们仍须对新医改寄予莫大的希望。一些医生习惯于大处方乱开药,固然有医德不彰的个体原因,在更深层次未必不是“以药养医”机制长期盛行所留下的心理疤痕。药品在医院被制度允许加成销售,医院靠销售药品的差额来保证收益,医生通过多开药就成了医院获得利益的贡献者,这样的逻辑并不会因为医生个人也“拿”就得以根本性地扭转。新医改的着重点之一,就是要取消药品加成销售的规定,扭转“以药养医”机制。新机制建立的标志,理当是医院和医生都靠技术服务彰显职业价值,获取合法收入。

  新医改的系统性也体现于此,诊疗费用的提高、医生多点执业的许可等等措施,都是医生价值得以体现、收入获得保障的正向举措。类似推动力与上述执法遏制力一道,将形成医生不敢、不想、不能乱开药的体制化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