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达500例 约占全国十分之一
河南第5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耿伟正在接受采集
“圆满完成采集!”8月3日上午10时48分,河南省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护士杜婷婷小心翼翼取下装着203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袋子,在捐献者耿伟等人的注视下密封,装入将飞往天津、传递生命希望的“红十字”箱子。至此,河南省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新纪录产生:500例!河南捐献者数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现场
第500例捐献者“很享受整个过程”
耿伟说得最多的还是那句话:“感觉跟中大奖一样,很自豪!”
护士杜婷婷说,耿伟凌晨5时许注射最后一针动员剂,早上7点多开始采集,脸上一直笑容灿烂。
39岁的耿伟在新野县民政局工作,在第5次无偿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5月27日,经中华骨髓库检索,耿伟与天津一名血液病患者HLA(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配型相同,经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完全符合捐献条件。
受患者之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医护人员曹易耕从天津赶来,为耿伟带来感谢信和小礼物。新野县红十字会秘书长张光勤等人手捧鲜花来加油。河南省第391位捐献者戴勇来到床前,给耿伟加油,看他轻松愉悦的样子,也很开心……
床前看望鼓励者不断,耿伟说得最多的还是那句话:“感觉跟中大奖一样,很自豪!”
昨天上午10时48分,采集顺利结束,耿伟成为我省第500例非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
“我很享受整个过程。”他起身笑着说。此时,他躺的床上,已被汗水浸湿一大片。
一场简约隆重的第5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交接仪式随后举行。
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何传军、省民政厅副厅长孟超、省人民医院院长马保根、省人民医院纪委副书记武素英等到场见证。副省长王艳玲发来贺信:“每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都是在用善举拯救他人生命,用真情传递人间大爱。”
欣喜
500例捐献背后河南省志愿者人数渐增
“爱的后援军”:河南捐献者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去年9.3万人,今年增加至10.2万人
“500例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彰显出中原儿女的无私大爱。”主持交接仪式的省红十字会副巡视员郭巧敏说,目前,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移植工作的中华骨髓库共有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0多万人,已有约5100名志愿者成功捐献,其中河南捐献者约占十分之一,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河南分库主任张书环表示,河南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捐献者,除了和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发源地、基因多元化有关外,更多的是河南人守诚信。
天津医护人员曹易耕说:“河南省红十字会给我们医院提供了27例捐献者,这27例没有一例毁约。”
与此同时,河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这一“爱的后援军”人数也日益增加。
2014年1月初我省完成第400例捐献时,我省有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9.3万余人份,如今,已增加至10.2万人份。这10.2万捐献志愿者,都是普普通通河南人,淳朴善良,乐于助人。
500例也是新起点,今天,驻马店遂平县志愿者靳东伟将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为北京一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也将是我省第50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担忧
独生子女多配型难度大
兄弟姐妹配型几率是1/4非血缘关系的几率为1/400~10000
不过,和每年新增的血液病群体相比,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的数量还显得十分微弱。
“单是每年新增的白血病患者就约5万人,50%是青少年和儿童,绝大多数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河南省人民医院主治医师白炎亮说,能做移植的病人很幸运,还有很多病人在苦苦等待。
三门峡19岁女孩小君已经等了五六年。“一直靠输血、服药维持,就盼着能早日找到合适的配型。”父亲李留栓满面愁容地说,找合适配型的艰难,更让他体会到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重要。
业内人士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群体,给血液病患者寻找合适的配型增加了难度。
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兄弟姐妹配型几率是1/4,非血缘关系的几率为1/400~10000,但是我国目前20岁左右的青少年及儿童基本上是独生子女,这意味着很难在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寻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只能建立中国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才能给患者重生的希望。希望更多18岁到45岁、身体健康的适宜对象,踊跃加入这一爱心行列,为更多患者传递生命希望。
受赠者·故事
连续9年移植日发感谢短信
根据世界骨髓库的规定,捐献者和受赠者实行的是“互盲”原则,也就是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患者不能直接联系,因此,各地的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便成了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很多患者在康复后,都挺感恩社会的。”河南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资料库工作人员文梅英记得最清的是湖南的一个白血病患者。当时,这名患者生病时,刚刚25岁,是一名年轻的工程师,生命危急时,河南省第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李俊伟为他捐了“生命种子”,因为当时捐献的日子是2005年9月6日,于是,从2006年开始,每年的9月6日,文梅英都会收到来自这名患者的感谢短信。“我结婚了”、“我的孩了出生了”……每年的短信中,除了感谢外,这名患者还会详细地汇报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文梅英都会第一时间把这些短信转发给捐献者。
曾患血液病的他成为血液病科医生
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最新公布的一个数字显示,目前,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有约70%的患者已经回归正常生活。31岁的程亮(化名)不仅回归到了正常生活,同时还成为河南省一家医院血液病区的骨干医生。
“当时,他患病时是一名刚上大学不久的医学院学生。”文梅英说,幸运的是,生病不久,我省第2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辉为他捐献了生命种子。
毕业后,他可以有好几个专业选择,但是,他义无反顾选择了“血液科医生”。
“因为自己有这种经历,更了解血液病病人的痛苦。”程亮说,他想利用自己的知识,去解除更多病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