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绿化动态2014第十一期

16.05.2014  11:42

南阳市委督查高速通道绿化

为提高造林质量和水平,扎实做好迎通水工作,南阳市委、市政府把南水北调干渠和高速通道造林作为迎通水“双百会战”重要内容,加大督查力度。4月17日至18日,由市委督查室牵头,分成两个组对卧龙区、宛城区、新野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高速通道造林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组采取听取汇报、实地查看等形式进行,对宽度不够、空档较多,遗留任务较大的乡镇现场表态发言,明确完成时限,电视台曝光。目前,该市高速通道绿化正查漏补缺,消灭空档,完善提高,确保通水前形成森林景观。

抓布局促规模 抓流程促规范 抓机制促成效 抓利用促增收

栾川县创新森林经营机制务实森林抚育工程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西南部,国土总面积371.4万亩。辖14个乡镇,4个居委会、209个行政村,1969个村民小组,人口34万。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18.2万亩,有林地296.6万亩,灌木林14.4万亩,疏林地1.2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2.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3.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019.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4%,被誉为“中原天然生态园”。先后被授予“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全国林业合作组织建设先进县”和“河南省林业生态县”等6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荣誉。

  近年来,栾川县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目标及“全景栾川”战略部署,大力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工作,逐步实现了绿化、美化、景观化、产业化的协调发展,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使多彩森林铺满栾川大地,让美丽森林环抱栾川城乡,栾川处处是风景的“全景栾川”目标正逐步实现。2008-2013年全县共完成森林抚育19.67万亩,投资2134万元。占省市下达任务的106.2%,其中完成天然林抚育10.74万亩,完成飞播油松林抚育间伐8.93万亩。所有工程均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核查验收。2014年栾川县规划森林抚育20万亩,目前任务已经过半,工程进展有序,成效良好。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抓布局促规模。 栾川始终把森林健康经营作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作为发展民生林业的重点工作,按照“生态优先、集中连片、先易后难、兼顾效益、改善民生”的要求,抓布局促规模,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坚持区域化整体推进,年度抚育任务连续实施。在空间布局上,以国有、集体林场为主,优先规划抚育经营公路两侧、城镇周边的中幼林,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景观效果,让社会尽快感受到森林抚育经营的成效,让国有林业职工和广大林农充分享受到森林抚育经营的好处;在任务安排上,把解决抚育经营历史欠账与加强新造林抚育结合起来,在加大森林抚育经营力度同时,高度重视新造林抚育;在抚育对象上,把公益林、商品林、新造林、现有林、人工林、天然林统一考虑,特别是优先抓好过密人工商品林和飞播林的抚育经营。根据上述布局原则,每年初,把抚育任务落实到乡镇、林场,落实到山头地块。2014年,栾川共计规划抚育任务20万亩,共涉及两个国有林场和8个乡镇,其中国有林场2.7万亩,规划过密飞播油松林1.3万亩,以近年来新造核桃、柿子为主经济林2.2万亩、以公路沿线、城镇周边为重点天然次生林13.8万亩。规划中充分体现出工程建设的连续性、区域化和规模化。

   抓流程促规范。 首先是引入工程建设招投标机制。2014年森林抚育方案已经确定,即委托县采购办、招标办参与,根据工程量的大小、技术要求难易,结合区域分布,将全县抚育工程分为33个标段,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河南政府采购网》、《栾川公众信息网》、《栾川电视台》、《今日栾川报》等媒体予以公示,公开向社会各界进行招标。投标单位要求必须具有涉林合作社以上资质,具备专业技术人员、有对公账号等条件。通过公示,共有78家涉林企业进行投标,其中省外3家、县外省内17家、县内58家。开标邀请县人大、政协、纪检委、检察院、财政局、公证处等部门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抽取5名专家进行评标。通过评标及结果在各家媒体公示,33个标段分别被33家涉林企业中标,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社中24个标段,其他涉林企业9家中标。

  其次,引入岗前培训机制。先后组织林业局包乡人员、乡镇农办主任、乡级护林员、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等进行一期培训,参与培训人员87名;二期对各中标单位法人(或委托人)、工程建设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乡镇农办主任进行培训,参训人员121人;三期培训以乡镇为单位,对施工队伍骨干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三期培训均采取室内理论与外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直达实地操作符合各项技术规程为止。此外,每个施工队进驻工地后,由包乡镇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现场实地对施工队进行培训。经培训合格后,发放上岗证。经连续多次培训,共发放监理证50个,合格证1200个,从业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第三,引入工程建设监理机制。为确保工程建设按照作业设计要求保质保量按期进行,与河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结合,聘请该院下设监理公司对该工程全程进行监理。由该公司牵头,对林业局包乡人员、涉及工程建设农办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分乡镇包标段进行监理。每个标段至少派出一名监理人员,监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同时进驻工地,全程跟踪监督。所有施工节点必须有监理人员签字方可生效。监理人员对施工质量、进度及安全事项负全责。

   抓机制促成效。 一是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森林抚育经营的重要意义,把森林抚育工程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机制,“一把手”像抓造林绿化一样,亲自抓部署、抓落实、抓协调、抓考核,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在经营主体上,以林场职工和林农为主体,重点围绕支持职工就业和林农增收、增加森林蓄积量、改善林区民生等需求开展抚育经营。林场抚育工程以林场职工为主,其他各标段主要由当地林农组成施工队参与施工;三是建立保证金制度。每个中标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缴纳质量、进度及安全保证金,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四是统一标志服,以防鱼目混珠。对参与施工人员,统一配备橘红色马甲,并加装亮条、打印明显标志,不仅便于识别,而且利于安全和管理,监理人员统一配备标志服。服装的统一配置,增加了工程建设人员责任感,而且在林区形成较好宣传效果;五是办理大额保险。对每个施工人员办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大额保险,确保施工人员权益;六是狠抓督办检查。林业局技术人员、乡镇农办工作人员及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限期进行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无条件返工。同时加强抚育区执法检查,从源头上预防和杜绝违法事件发生。森林公安局各派出所及林业执法大队根据所辖区域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森林抚育施工区进行不间断检查巡逻,对违反野外用火规定及乱砍滥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因违规作业造成森林资源破坏的,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七是森林抚育工程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县、乡财政部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验收合格面积给予资金投入,督促检查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八是建立县(场)抚育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实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对抚育作业全过程进行完整的档案记载,包括抚育管理制度、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施工合同、公示材料、自查报告、抚育照片(抚育前、抚育中、抚育后)、资源调查数据及补贴资金支付、采伐证办理等情况分别登记造册、分类归档,确保森林抚育管理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九是扎实开展成效监测,加强对照标准地、抚育标准地的成效监测和分析,全面掌握标准地对应的森林类型、林分状况的相关数据,包括对比的图片、影像资料,真实地、直观地反映森林抚育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

   抓利用促增收。 对抚育“三剩物”,坚持“吃干榨净”,进行合理有效利用,不仅提高林区卫生状况,降低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隐患,而且提高了涉林企业和林区群众收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安徽百世荣农林有限公司落户栾川,成立栾川县百世荣农林科技公司,建立设备先进加工厂,飞播油松林抚育间伐剩余物得到充分利用,将松针加工成松针粉饲料,5cm以下枝桠材用于种植松茯苓,5cm以上径材加工成为木片,用于生产刨花板,林区“三剩物”彻底被“吃干榨净”;利用栎类抚育剩余物发展袋料食用菌、种植黑药。近年来,栾川利用抚育剩余物发展袋料食用菌500余万袋,种植药用菌100万穴,加工木片2000余吨,经济效益超过1.6亿元,大大增加了林农收入,提高了林区群众参与、支持森林抚育的积极性。

  近期,栾川飞播油松林出现中华松梢蚧、松大蚜病虫害,部分区域松林松针大面积枯黄,如同火烧,局部地区虫口密度较大,最大达46.7头/百束松针。但据调查显示,抚育过的林区没有发生病虫害,病虫害多发生于林木郁闭度较大、林分通风透光条件较差、树势较弱区域,极大部分为树种单一的纯林。实践证明,栾川县通过森林抚育工程的实施,调整了林分结构,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有利于形成针阔混交林、复层林、异龄林,增强了林分抗病虫害能力,森林每亩年生长量明显增加,森林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效益明显提高,林农也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同时森林季相景观效果和质量大幅提升,发展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色彩的生态景观林6万余亩,为全景栾川建设奠定了基础。

新密市多措并举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工作

      今春以来,新密市委政府按照建设森林城市、美丽郑州的总体要求,围绕“林业园林化、园林产业化、产业经营化”的理念,突出廊道“1235”绿化工程,重点做好一河、十九路绿化建设工作,坚持造管并重,科学规划、精心实施。新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科学施工,广大干群共同努力,推动了该市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快速进展,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4年新密市规划新绿化、提升和完善廊道20条,总长度157.6公里(郑州市下达任务92.74公里,自行实施64.86公里)。截至目前,新密市生态廊道除(郑登快速通道东段和西段34.6公里、大学路南延1公里、密杞路东线6.5公里,因道路正在施工暂不能绿化外),共完成廊道绿化和提升改造21条115.5公里,占郑州市下达任务的125%,绿化面积1284.3万平方米,占郑州市下达任务的120%,完成培土441万立方米,微地形塑造15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8.38亿元。

    “一抢抓”。抢抓春季造林的最佳时机,发扬“晚上当白天、一天当两天、雨天当晴天”精神,时不我待,敢拼硬打,发动全市干群迅速掀起廊道绿化建设高潮;“两集中”。集中人力、集中财力;“三突出”。突出廊道绿化改造提升和节点绿化,突出“高密度、大绿量、乔灌花、四季青”,突出“一路一色、一路一景、路景相宜;“四到位”。一是领导到位。把廊道绿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各级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亲自督战。二是投入到位。多渠道筹资,全方位融资,让施工方无后顾之忧。三是部署到位。坚持边设计边开工,边施工边督查,促使能开工项目全部尽快开工,促使已开工项目按照设计标准超常规推进。四是指导到位。林业部门全过程、全时段、保姆式服务指导,严把整地、苗木、栽植、浇水、管护五关;“五分包”。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办领导班子包路段、包任务、包督导、包推进、包成效;“六机制”。推行督查通报制、进展日报制、定期汇报制、媒体曝光制、跟踪服务制和考核奖惩制;“七确保”。确保活不白干,确保钱不白投,确保工程超常规进展,确保施工安全,确保绿化质量,确保整体效果,确保群众满意。